|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二)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 第11-13页 |
| (三)本论文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采铜于山”的文献学观念 | 第13页 |
| 2.邱振中与徐复观文献解读方法的启示 | 第13-14页 |
| (四)本论文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第14-16页 |
| 一、南宋书法题跋中的复古意识探究 | 第16-26页 |
| (一)赵构的书法题跋及其对复古思潮的发轫之功 | 第16-20页 |
| 1.赵构的书法题跋和书学观 | 第16-18页 |
| 2.赵构书法复古意识的传播 | 第18-20页 |
| (二)集中题跋《兰亭序》的时代现象及其与复古意识的关系 | 第20-24页 |
| 1.南宋对《兰亭序》的题跋与研究——以“落水本”为例 | 第20-22页 |
| 2.康复的《题兰亭帖》——“人以题跋传”的一个案例 | 第22-23页 |
| 3.从《兰亭序》题跋看南宋书法之复古意识 | 第23-24页 |
| (三)南宋书法题跋中复古意识的时代特征 | 第24-26页 |
| 二、从书法题跋看北宋尚意书风在南宋的异化与式微 | 第26-36页 |
| (一)从题跋看南宋人对北宋“尚意”的理解 | 第26-30页 |
| 1.面对“尚意”书法作品时的失语现象 | 第26-28页 |
| 2.从文学的视角探析南宋人的文艺理念 | 第28-30页 |
| (二)尚意书风在南宋的异化与式微 | 第30-33页 |
| 1.书学思想的异化 | 第30-32页 |
| 2.创作的徒袭形貌到无所适从 | 第32-33页 |
| (三)在“宋尚意”命题之外看南宋书法 | 第33-36页 |
| 三、理学的影响与题跋中书法品评新风气的出现 | 第36-43页 |
| (一)理学的发展和南宋书法文化的嬗变 | 第36-38页 |
| (二)南宋时期书法品评新风气的出现 | 第38-43页 |
| 1.“以人论书”和“以事论书” | 第38-40页 |
| 2.“不为无益之抚玩”和“展玩不忍去手”的矛盾心理 | 第40-41页 |
| 3.书法品评语辞显示的书法观念 | 第41-43页 |
| 四、对刻帖和金石碑拓及文字学著作的题跋所反映的问题 | 第43-49页 |
| (一)南宋刻帖的情形和对书法发展的影响 | 第43-45页 |
| (二)南宋时期的金石学成就及其意义 | 第45-47页 |
| (三)南宋人关于文字学的著作和题跋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