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群众观探析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三) 研究重难点 | 第8-9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9页 |
(五) 创新与不足处 | 第9-10页 |
一、习近平群众观的形成条件 | 第10-15页 |
(一) 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 第10-12页 |
(二) 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2-13页 |
(三) 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主观条件 | 第13-15页 |
二、习近平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 第15-25页 |
(一) 坚持人民主体的历史地位 | 第15-16页 |
(二) 履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 第16-18页 |
(三) 追求利益共享的价值目标 | 第18-20页 |
(四) 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方式 | 第20-25页 |
三、习近平群众观的鲜明特征 | 第25-29页 |
(一) 增进人民福祉的价值取向 | 第25页 |
(二) 真抓实干的实践特色 | 第25-26页 |
(三) 辩证统一的思维特色 | 第26-27页 |
(四) 朴实鲜明的群众语言 | 第27-29页 |
四、习近平群众观的重要价值 | 第29-32页 |
(一)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 第29页 |
(二) 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 第29-30页 |
(三) 营造了中国政治生活新气象 | 第30-31页 |
(四) 利于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后记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