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峪岔油田长6油层组砂体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1 砂体的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2.2 涧峪岔油田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1.4 创新点 | 第10页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21页 |
2.1 构造背景 | 第12-13页 |
2.2 沉积背景 | 第13-15页 |
2.3 地层特征 | 第15-21页 |
2.3.1 地层划分 | 第16-19页 |
2.3.2 长 6_1油层亚组的小层划分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砂体特征及成因研究 | 第21-51页 |
3.1 砂体沉积特征 | 第21-31页 |
3.1.1 沉积微相类型特征 | 第21-23页 |
3.1.2 长 6_1油层亚组沉积相分布 | 第23-31页 |
3.2 砂体展布特征 | 第31-42页 |
3.2.1 单砂体垂向结构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 第31-33页 |
3.2.2 多层砂体垂向叠加样式 | 第33-37页 |
3.2.3 砂体的叠置类型 | 第37-40页 |
3.2.4 砂体边界的识别 | 第40-42页 |
3.3 砂体宏观结构特征 | 第42-47页 |
3.4 砂体类型及成因 | 第47-51页 |
第四章 砂体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51-60页 |
4.1 油藏特征及类型 | 第51页 |
4.2 油层纵向分布特征 | 第51-52页 |
4.3 油层平面分布特征 | 第52-56页 |
4.4 砂体对油气分布规律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 砂体内部结构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 第57-60页 |
4.5.1 砂体厚度的影响 | 第58页 |
4.5.2 砂体叠置类型的影响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