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磨削加工与磨床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磨削加工工艺论文

预应力对零件磨削淬硬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1.3 预应力磨削技术的提出第12页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12-13页
    1.5 预应力的作用原理第13页
    1.6 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研究现状第13-19页
        1.6.1 国内外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研究现状第13-16页
        1.6.2 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第16-17页
        1.6.3 残余应力的计算方法第17-18页
        1.6.4 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第18-19页
    1.7 磨削淬硬层金相组织研究第19页
    1.8 预应力磨削淬硬残余应力研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9-20页
    1.9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页
    1.10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2章 平面磨削参数的理论模型分析第21-33页
    2.1 磨削过程第21页
    2.2 砂轮有效磨刃数第21-23页
        2.2.1 单位长度静态有效磨刃数N_t第21-22页
        2.2.2 单位面积静态有效磨刃数N_s第22-23页
        2.2.3 砂轮动态有效磨刃数N_d第23页
    2.3 磨削力理论计算第23-28页
        2.3.1 磨削力的理论公式第23-25页
        2.3.2 磨削力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5-27页
        2.3.3 磨削力的经验公式第27-28页
    2.4 砂轮与工件的接触长度第28-30页
    2.5 磨削温度的理论建立第30-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预应力下工件的平面磨削试验研究第33-43页
    3.1 预应力磨削淬硬试验第33-36页
        3.1.1 实验条件第33-35页
        3.1.2 预应力磨削淬硬试验过程第35-36页
    3.2 磨削试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测量第36-41页
        3.2.1 试验仪器及其原理简介第36-39页
        3.2.2 磨削工件测量前的预处理第39页
        3.2.3 试验过程描述及结果分析第39页
        3.2.4 试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第39-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预应力磨削热力耦合仿真参数建模第43-61页
    4.1 磨削热源分布模型第43-46页
    4.2 砂轮热量分配比例模型第46-47页
    4.3 磨削温度场平衡方程和瞬态温度场的建立第47-51页
        4.3.1 温度场的平衡方程第47-49页
        4.3.2 瞬态温度场的建立第49-51页
    4.4 磨削仿真建模第51-55页
        4.4.1 预应力平面磨削淬硬仿真参数设定第51-52页
        4.4.2 仿真节点单元的选择第52-54页
        4.4.3 预应力平面磨削仿真模型的网格划分第54-55页
        4.4.4 面热源的加载求解第55页
    4.5 磨削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第55-57页
    4.6 磨削力的加载求解以及热应力与磨削力的耦合仿真第57-59页
    4.7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仿真预测结果和磨削试验的分析对比第61-83页
    5.1 预应力平面磨削温度仿真结果分析第61-63页
    5.2 仿真预测结果与实验对比第63-67页
        5.2.1 实际工件长度与四个接触弧长的工件仿真对比第63-64页
        5.2.2 仿真预测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第64-67页
    5.3 不同参数的磨削仿真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第67-78页
        5.3.1 不同磨削深度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第67-71页
        5.3.2 不同预应力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第71-75页
        5.3.3 不同进给速度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第75-78页
    5.4 预应力的先后释放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第78-79页
    5.5 垂直于预应力的其他方向的表面残余应力研究第79-80页
    5.6 预应力作用下表面和里层的弹塑性应变对比第80-82页
    5.7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6.1 结论第83页
    6.2 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实中的超现实--解析科尔维尔绘画中的神秘性
下一篇:“西画东渐”对于民国时期插图艺术风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