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7页 |
文献研究 | 第17-29页 |
1 心肾综合征的现代西医研究史及进展 | 第17-23页 |
1.1 心肾综合征的定义 | 第17页 |
1.2 心肾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17-18页 |
1.3 心肾综合征的分型及发病机制研究 | 第18-21页 |
1.4 心肾综合征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研究 | 第21-22页 |
1.5 心肾综合征的西医治疗近况 | 第22-23页 |
2 心肾综合征的中医研究及进展 | 第23-29页 |
2.1 心肾综合征中医疾病名 | 第23页 |
2.2 心肾综合征的中医病位探究 | 第23-26页 |
2.3 心肾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第26-27页 |
2.4 心肾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治疗研究 | 第27-29页 |
临床研究 | 第29-36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29页 |
1.2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9-30页 |
1.3 病例排除标准 | 第30页 |
1.4 脱落标准 | 第30页 |
1.5 心肾综合征中医辨证标准 | 第30-31页 |
1.6 一般资料 | 第31页 |
1.7 治疗方案 | 第31-32页 |
1.8 观察指标及结果判定标准 | 第32-34页 |
2 治疗结果 | 第34-36页 |
2.1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疗效观察 | 第34页 |
2.2 治疗后心肾综合征阳虚血瘀证主要症状变化比较 | 第34-35页 |
2.3 治疗前后心肾功能指标变化 | 第35-36页 |
动物实验 | 第36-42页 |
1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6-40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6页 |
1.2 实验用品 | 第36-37页 |
1.3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 第37页 |
1.4 实验动物模型分组 | 第37页 |
1.5 实验动物药物干预周期 | 第37页 |
1.6 实验动物检测血清取材及指标检测方法 | 第37-39页 |
1.7 统计学方法 | 第39-40页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2.1 大鼠血清中AngII、IL-6、CRE的含量检测结果 | 第40-41页 |
2.2 大鼠血清中AngII、IL-6、CRE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8页 |
1 中西医结合治疗CRS研究背景 | 第42页 |
2 芪苈强心胶囊所涉方药分析 | 第42-45页 |
3 芪苈强心胶囊现代作用机制探讨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附录 | 第55-63页 |
1 综述 | 第55-62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2 临床评分表 | 第62-63页 |
2.1 NYHA心功能分级 | 第62页 |
2.2 慢性肾脏病分期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