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张鷟生平以及作品考述简概 | 第12-17页 |
第一节 张鷟生平事迹研究述评及其创作情况简概 | 第12-14页 |
一、张鷟生平事迹学界之研究 | 第12-13页 |
二、张鷟作品留存情况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从古至今学界对张鷟的认知以及误解略述 | 第14-17页 |
一、从史家的记载看古人对张鷟的评价 | 第14-15页 |
二、张鷟其人及其作品的定位应予以重新审视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张鷟生平以及作品考述的个案分析 | 第17-26页 |
第一节 张鷟的生卒年及其仕宦生涯考述 | 第17-21页 |
一、张鷟生卒年略考 | 第17-18页 |
二、张鷟仕途的变迁及在其作品和史书中的反映 | 第18-21页 |
第二节 张鷟岭南仕宦略考 | 第21-23页 |
一、贬官岭南之缘起 | 第21-22页 |
二、岭南任官情况略考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从《朝野佥载》和《游仙窟》看张鷟 | 第23-26页 |
一、秉笔直书、有的放矢;《朝野佥载》所示之张鷟 | 第23-24页 |
二、佳色功名、以诗传情:《游仙窟》的自传倾向及其思想于后世对张鷟评价之影响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龙筋凤髓判》文学研究 | 第26-41页 |
第一节 《龙筋凤髓判》的版本流传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初唐判文的文体沿革以及《龙筋凤髓判》的特殊意义 | 第27-31页 |
一、初唐判文与唐代铨选制度 | 第27-28页 |
二、《龙筋凤髓判》作为铨选试判之范式的特殊性质及其运用情况 | 第28页 |
三、初唐判文文体的沿革以及文学化倾向 | 第28-29页 |
四、史家著述和古学界对《龙筋凤髓判》的相关评价 | 第29-30页 |
五、《龙筋凤髓判》研究之现状 | 第30-31页 |
六、关于《龙筋凤髓判》研究的误区和重新审视 | 第31页 |
第三节 《龙筋凤髓判》的文学性 | 第31-41页 |
一 《龙筋凤髓判》的体制特征和题材内容 | 第31-34页 |
(一) 《龙筋凤髓判》的体制特征 | 第31-33页 |
(二) 《龙筋凤髓判》的题材内容 | 第33-34页 |
二 《龙筋凤髓判》文学性因素的细化研究 | 第34-41页 |
(一) 对仗精工、音声兼备—关于骈化 | 第34-35页 |
(二) 类从铺排、繁巧意深—关于用典 | 第35-37页 |
(三) 修辞以及以赋法为文的创作手法 | 第37-38页 |
(四) 情感特色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