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看世界:“塌方式”反对声中成长--乡村青少年手机媒介使用行为实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0.3 相关概念及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0.4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 抚顺县域乡村青少年手机媒介使用行为的调查结果 | 第16-32页 |
1.1 调查过程 | 第16-23页 |
1.1.1 地区概况及样本选择 | 第16页 |
1.1.2 问卷设计与实施 | 第16-17页 |
1.1.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7-23页 |
1.2 休闲娱乐:乡村青少年主要的使用行为 | 第23-32页 |
1.2.1 借学习之名,行娱乐之实 | 第23-25页 |
1.2.2 情感诉求主导的网络社交 | 第25-30页 |
1.2.3 休闲行为的参与度较高 | 第30-32页 |
2 手机媒介:乡村青少年成瘾性使用 | 第32-39页 |
2.1 行为:堕入游戏世界 | 第32-35页 |
2.1.1 学习成绩下降 | 第33-34页 |
2.1.2 家庭关系淡漠 | 第34-35页 |
2.2 情感:反向社会化下的“代际冲突” | 第35-37页 |
2.2.1 社交障碍 | 第35-36页 |
2.2.2 社交成人化 | 第36-37页 |
2.3 认知:虚拟现实的危机 | 第37-39页 |
2.3.1 自我认知模糊 | 第37-38页 |
2.3.2 架空社会现实 | 第38-39页 |
3 “塌方式”反对声:“管、控、引”链条断裂 | 第39-47页 |
3.1 社会:媒介舆论与监管不给力 | 第39-40页 |
3.1.1 媒介舆论导向的模糊 | 第39-40页 |
3.1.2 媒介内容监管的钝感 | 第40页 |
3.2 学校:忽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 第40-43页 |
3.2.1 媒介素养教育缺失 | 第40-41页 |
3.2.2 管理方法不当 | 第41-43页 |
3.3 家庭:心有余而力不足 | 第43-47页 |
3.3.1 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意识 | 第43-44页 |
3.3.2 媒介素养教育能力不足 | 第44-47页 |
4 人的延伸:提升乡村青少年媒介素养 | 第47-50页 |
4.1 社会:手机媒介内容的“生产”与“把关” | 第47-48页 |
4.1.1 文化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47页 |
4.1.2 软件管理注重精细化把关 | 第47-48页 |
4.2 学校:健康有益的校园生活 | 第48页 |
4.2.1 独立开设相关课程 | 第48页 |
4.2.2 丰富乡村课余生活 | 第48页 |
4.3 家庭:媒介素养教育与文化反哺并行 | 第48-50页 |
4.3.1 家庭外部“教育补给” | 第48-49页 |
4.3.2 家庭内部“教育互助”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