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特种医学论文--航空航天医学论文

基于常压低氧舱的人的低氧耐力调控与评价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3页
英文摘要第13-16页
缩略语注释表第1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0页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2 研究现状第19-24页
        1.2.1 低氧装备现状第19-23页
        1.2.2 低氧耐力调控方案第23-24页
    1.3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24-27页
        1.3.1 人的自组织功能第24-25页
        1.3.2 低氧应激的结构及分类第25-26页
        1.3.3 低氧习服的两个阶段第26-27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27-30页
第二章 一种新型低氧平台的研制第30-47页
    2.1 低氧平台主要组成第30-33页
        2.1.1 氮气源第30-31页
        2.1.2 舱体及控制器设计第31-32页
        2.1.3 氧浓度分析仪第32页
        2.1.4 通气管路第32-33页
    2.2 控制算法研究第33-43页
        2.2.1 传统控制技术第33-34页
        2.2.2 PD-模糊控制方案第34-39页
        2.2.3 性能评价第39-43页
    2.3 应用第43-45页
        2.3.1 常规应用第43-44页
        2.3.2 应用拓展第44-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急进高原主动快速适应保障研究第47-60页
    3.1 试验对象、设备及监测指标第47-49页
        3.1.1 试验对象第47页
        3.1.2 试验设备第47-48页
        3.1.3 监测指标第48-49页
    3.2 试验方案第49-50页
    3.3 试验结果第50-58页
        3.3.1 预习服阶段结果第50-51页
        3.3.2 进驻高原后结果第51-58页
    3.4 分析与讨论第58-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人体形成低氧适应机制的环境最优变化率验证试验研究第60-82页
    4.1 最优速率估计第60-61页
    4.2 研究对象、设备及监测指标第61-63页
        4.2.1 研究对象第61-62页
        4.2.2 试验设备第62页
        4.2.3 监测指标第62-63页
    4.3 试验方案第63-65页
    4.4 试验结果第65-77页
        4.4.1 全过程结果分析第65-71页
        4.4.2 分阶段结果分析第71-77页
    4.5 讨论第77-80页
    4.6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人的低氧耐力评价方法研究第82-102页
    5.1 常规评价方法第82-84页
        5.1.1 描述性分析法第82-83页
        5.1.2 回归分析法第83页
        5.1.3 心率变异性分析第83-84页
    5.2 K均值聚类第84页
    5.3 多尺度熵分析第84-85页
    5.4 渐进型间歇性低氧预习服第85-97页
        5.4.1 实验说明第85页
        5.4.2 结果与讨论第85-97页
    5.5 人的低氧记忆性第97-100页
        5.5.1 实验说明第97页
        5.5.2 结果与讨论第97-100页
    5.6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六章 应用价值与理论成果第102-112页
    6.1 应用价值第102-106页
        6.1.1 军事价值第102页
        6.1.2 民用价值第102-106页
    6.2 理论成果第106-111页
    6.3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2-114页
    7.1 总结第112-113页
    7.2 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24-12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第125-12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PS-ZM1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鼠小胶质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
下一篇:基于室内地表温度和露点温度的回南天预警预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