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接收设备、无线电收音机论文--各种频率收音机论文

基于压缩感知的宽带数字接收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数字接收机的发展第12-13页
    1.3 传统宽带数字接收机的技术限制第13-14页
    1.4 压缩感知理论的发展第14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4-16页
第二章 压缩感知理论与数字接收机原理第16-31页
    2.1 传统的采样理论第16-19页
        2.1.1 低通采样定理第16-17页
        2.1.2 带通采样定理第17-19页
    2.2 压缩感知理论第19-22页
        2.2.1 压缩感知理论的模型基础第19-20页
        2.2.2 信号的稀疏表示第20页
        2.2.3 测量矩阵第20-21页
        2.2.4 重构算法第21-22页
    2.3 数字接收机理论第22-30页
        2.3.1 信号正交解调第22-24页
        2.3.2 整数倍抽取第24-26页
        2.3.3 数字滤波器第26-30页
    2.4 本章总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基于随机解调的压缩测量与信号重构第31-51页
    3.1 模拟信息转换器第31-32页
    3.2 模拟信息转换器的基本结构第32-35页
        3.2.1 LRS序列发生器第32-33页
        3.2.2 混频器第33页
        3.2.3 积分器第33页
        3.2.4 AIC结构的数学表达第33-35页
    3.3 基于LRS序列的多通道并行压缩采样第35-37页
        3.3.1 并行压缩采样结构第35-36页
        3.3.2 多通道并行压缩采样的数学式表达第36-37页
    3.4 分段式并行压缩采样第37页
    3.5 信号重构第37-41页
        3.5.1 信号重构算法第38页
        3.5.2 匹配追踪算法第38-40页
        3.5.3 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第40-41页
    3.6 仿真实验验证第41-50页
        3.6.1 模拟信息转换器基本结构的仿真测试第41-44页
        3.6.2 三种压缩采样结构成功率的比较第44-46页
        3.6.3 信号稀疏度对信号压缩采样和重构的影响第46-47页
        3.6.4 含噪声的信号对压缩采样结构的影响第47-50页
    3.7 本章总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基于压缩感知的宽带数字接收机系统方案设计第51-71页
    4.1 压缩采样结构的硬件实现第51-57页
        4.1.1 LRS序列发生器第51-53页
        4.1.2 混频器第53-54页
        4.1.3 积分器第54-55页
        4.1.4 数据的低速率采集第55-57页
    4.2 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的DSP实现第57-59页
        4.2.1 数据的输入第57页
        4.2.2 迭代过程中的数据更新以及计算第57-58页
        4.2.3 稀疏系数在稀疏基上的逆变换第58-59页
    4.3 宽带数字接收机设计第59-70页
        4.3.1 数字接收机的基本结构第59页
        4.3.2 NCO混频器设计第59-64页
        4.3.3 滤波器的设计第64-69页
        4.3.4 FFT频谱分析模块第69页
        4.3.5 频谱取模设计第69-70页
    4.4 本章总结第70-71页
第五章 系统测试第71-80页
    5.1 压缩采样结构的测试第72-74页
    5.2 DSP重构算法模块测试第74-75页
    5.3 宽带数字接收机的测试第75-79页
    5.4 本章总结第79-8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6.1 全文总结第80页
    6.2 后续的工作展望第80-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人体识别的安全帽视频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从权力话语理论角度解读《查金·埃尔克的心灵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