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地方视野下的税权配置问题研究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导论第15-39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5-17页
        1.1.1 选题背景第15-16页
        1.1.2 选题意义第16-17页
    1.2 研究的对象与目的第17-18页
        1.2.1 研究对象第17页
        1.2.2 研究目的第17-18页
    1.3 税权与税权配置第18-26页
        1.3.1 税权第18-22页
        1.3.2 税权配置第22-26页
    1.4 文献综述第26-33页
        1.4.1 国外文献综述第26-30页
        1.4.2 国内文献综述第30-33页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第33-37页
        1.5.1 研究思路第34页
        1.5.2 研究方法第34-35页
        1.5.3 内容结构第35-37页
    1.6 创新与不足第37-39页
        1.6.1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第37页
        1.6.2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37-39页
2 我国地方税权配置的理论分析第39-69页
    2.1 地方税权配置的理论基础第39-45页
        2.1.1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第39-40页
        2.1.2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第40-43页
        2.1.3 地方自治理论第43-45页
        2.1.4 宪政分权理论第45页
    2.2 地方税权配置与市场经济关系的理论分析第45-60页
        2.2.1 西欧封建制、公共财政的雏形与市场经济的萌芽第46-57页
        2.2.2 早期市场经济与民族国家的公共财政制度第57-59页
        2.2.3 公共财政的确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第59-60页
    2.3 地方税权配置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理论分析第60-62页
        2.3.1 地方税权配置与地方信息的比较优势第61页
        2.3.2 地方税权配置与财政资金效率第61-62页
        2.3.3 地方税权配置与财政激励第62页
    2.4 地方税权配置与最优税制关系的理论分析第62-69页
        2.4.1 地方税权配置与无谓损失第62-64页
        2.4.2 地方税权配置与最优税率第64-66页
        2.4.3 地方税权配置与税收最大化第66-69页
3 我国地方税权配置的制度变迁与规律第69-97页
    3.1 计划经济时期的税权配置改革第69-74页
        3.1.1 中央高度集权的税权配置模式初步形成第70-71页
        3.1.2 建国后第一次税权配置改革第71-73页
        3.1.3 第二次税权配置改革第73-74页
    3.2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制下的税权配置改革第74-79页
        3.2.1 税收收益权的"倾斜式放权"第76-78页
        3.2.2 "授权立法"背景下的税收行政立法第78-79页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权配置变动第79-86页
        3.3.1 "分税制"改革概况第79-82页
        3.3.2 "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与地方的税权博弈第82-86页
    3.4 我国地方税权配置制度变迁的一般性分析第86-97页
        3.4.1 我国地方税权配置制度变迁的一般特征第87-91页
        3.4.2 我国地方税权配置制度变迁的约束性条件第91-94页
        3.4.3 我国地方税权配置变动趋势分析第94-97页
4 我国地方税权配置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第97-126页
    4.1 我国地方税权配置的现状第97-102页
        4.1.1 我国地方税权配置的制度现状第97-99页
        4.1.2 我国地方税权配置制度的特征第99-100页
        4.1.3 我国现行税权配置结构下的地方财力状况第100-102页
    4.2 我国现行地方税收立法权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02-109页
        4.2.1 法定税负与实际税负的制度鸿沟第103-106页
        4.2.2 无法降低税收的无谓损失第106-107页
        4.2.3 地方非税收入膨胀第107-109页
    4.3 我国地方税收征管权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09-116页
        4.3.1 地方税收征管权配置与变动缺乏宪法约束第109页
        4.3.2 地方税收征管权配置结构对税收法律制度的损害第109-113页
        4.3.3 国地税并存的征管体制造成税收征管成本高企第113-116页
    4.4 我国地方税收收益权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16-119页
        4.4.1 地方税收收益分配规则不稳定第116页
        4.4.2 税制改革方案缺乏地方税收收益权保护意识第116-117页
        4.4.3 地方无权参与税收分配决策第117页
        4.4.4 地方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第117-119页
    4.5 当前地方税权配置问题的原因分析第119-126页
        4.5.1 以"分税制"为基础的财政体制先天不足第119-120页
        4.5.2 税权配置原则缺失第120-122页
        4.5.3 税权划分缺乏法律依据第122-123页
        4.5.4 地方立法权限严重不足第123页
        4.5.5 税权配置具体制度保障不健全第123-124页
        4.5.6 税权配置制衡机制尚未建立第124-126页
5 地方税权配置的国际比较第126-137页
    5.1 联邦制国家的地方税权配置第126-130页
        5.1.1 美国:实行高度分权的地方税权配置制度第127-129页
        5.1.2 德国:实行相对集权的地方税制度第129-130页
    5.2 单一制国家的税权配置第130-134页
        5.2.1 法国:从集权向分权的转身第130-133页
        5.2.2 日本:强化地方税权配置的地方分权改革第133-134页
    5.3 国外税权配置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第134-137页
        5.3.1 税权配置模式的选择应当与国家政治体制基本统一第134-135页
        5.3.2 税权配置应当遵循税收法定原则第135页
        5.3.3 中央(联邦)占据税权的主导地位第135-136页
        5.3.4 地方政府拥有各自稳定的主体税种第136-137页
6 完善我国地方税权配置的基本构想第137-158页
    6.1 完善我国地方税权配置的总体思路第137-142页
        6.1.1 我国地方税权的配置模式第137-140页
        6.1.2 我国地方税权配置的基本原则第140-142页
    6.2 建立健全地方税权配置的基础性法律制度第142-144页
        6.2.1 在宪法中明确体现税收法定原则第142-143页
        6.2.2 在宪法中明确地方税权配置的原则性规定第143-144页
        6.2.3 制定《税收基本法》第144页
    6.3 构建合理的地方税体系第144-148页
        6.3.1 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的税种立法权第144-146页
        6.3.2 赋予地方基于地方特定事权开征临时税种的税收立法权第146-147页
        6.3.3 赋予地方减征、停征地方税的立法权第147-148页
        6.3.4 整合地方税费立法权第148页
    6.4 完善税收收益分配机制第148-152页
        6.4.1 地方税收总收入的合理规模第149页
        6.4.2 共享税的分成比例第149-150页
        6.4.3 共享税的分成方式第150-152页
    6.5 衡平地方财力机制第152-153页
        6.5.1 优化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格局第152页
        6.5.2 探索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第152-153页
    6.6 建立征管独立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第153-155页
        6.6.1 按照税源状况、合理划分税收管理区第153-154页
        6.6.2 推动税务行政机构的扁平化管理第154-155页
    6.7 建立地方税权制约机制第155-158页
        6.7.1 建立地方税收立法权监督机制第155-156页
        6.7.2 临时性地方税的税收收益应当专款专用第156页
        6.7.3 省以下的地方税收收益分配问题应当经省级立法机关立法确定第156-158页
附录第158-16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61-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75页
后记第175-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应:理论解析、实证检验与政策优化
下一篇:中国减税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