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选题目的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2 研究切入点 | 第14-15页 |
1.3. 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1.3.1 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措施 | 第15-17页 |
1.3.1.1 无土栽培 | 第15页 |
1.3.1.2 物理防治 | 第15页 |
1.3.1.3 农业防治 | 第15-16页 |
1.3.1.4 化学防治 | 第16页 |
1.3.1.5 生物防治 | 第16-17页 |
1.3.2 木霉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1.3.3 木霉菌生防作用机制 | 第19-21页 |
1.3.3.1 竞争作用 | 第19页 |
1.3.3.2 重寄生作用 | 第19-20页 |
1.3.3.3 抗生作用 | 第20页 |
1.3.3.4 诱导抗性 | 第20-21页 |
1.3.3.5 协同拮抗 | 第21页 |
1.3.3.6 与植物形成机遇性共生体 | 第21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哈茨木霉T2-16对西瓜枯萎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 第24-35页 |
2.1 材料 | 第24页 |
2.1.1 供试菌种及西瓜品种 | 第24页 |
2.1.2 主要试验器皿和仪器 | 第24页 |
2.1.3 主要试验试剂和材料 | 第2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4-29页 |
2.2.1 哈茨木霉T2-16菌剂对盆栽西瓜枯萎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 第24-28页 |
2.2.1.1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5页 |
2.2.1.2 菌种的培养 | 第25页 |
2.2.1.3 西瓜幼苗培养 | 第25-26页 |
2.2.1.4 盆栽试验 | 第26-27页 |
2.2.1.5 病情分级标准 | 第27-28页 |
2.2.1.6 病情统计方法 | 第28页 |
2.2.2 哈茨木霉T2-16菌剂对大棚西瓜枯萎病防治效果研究 | 第28-29页 |
2.2.2.1 培养基制备 | 第28-29页 |
2.2.2.2 田间小区实验西瓜幼苗来源及品种 | 第29页 |
2.2.2.3 生防木霉菌孢子粉制剂吸附基质配方 | 第29页 |
2.2.2.4 固体哈茨木霉菌剂的制备 | 第29页 |
2.2.2.5 固体哈茨木霉菌剂防治西瓜枯萎病田间试验 | 第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2.3.1 哈茨木霉T2-16菌剂对西瓜枯萎病盆栽防治效果 | 第29-31页 |
2.3.2 哈茨木霉T2-16对西瓜枯萎病田间防治效果 | 第31-33页 |
2.3.3 哈茨木霉T2-16菌剂对西瓜产量的影响 | 第33页 |
2.4 讨论 | 第33-34页 |
2.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哈茨木霉T2-16菌剂防治西瓜枯萎病机制初探 | 第35-55页 |
3.1 材料 | 第35-36页 |
3.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5页 |
3.1.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 第35页 |
3.1.3 供试西瓜品种及菌株 | 第35-36页 |
3.1.4 培养基及其配制 | 第3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6-42页 |
3.2.1 对峙培养 | 第36页 |
3.2.1.1 哈茨木霉对尖孢镰刀菌的毒力(对峙法) | 第36页 |
3.2.1.2 显微形态观察 | 第36页 |
3.2.2 哈茨木霉T2-16对西瓜种子活力和苗期生长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2.1 木霉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37页 |
3.2.2.2 发芽试验 | 第37-38页 |
3.2.3 哈茨木霉菌T2-16诱导西瓜植株抗枯萎病的研究 | 第38-39页 |
3.2.3.1 所需试剂的配制 | 第38-39页 |
3.2.3.2 测试西瓜植株来源 | 第39页 |
3.2.3.3 粗酶液的制备 | 第39页 |
3.2.3.4 酶活性测定 | 第39页 |
3.2.4 哈茨木霉T2-16菌剂对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4.1 取样工具 | 第39-40页 |
3.2.4.2 采土方式 | 第40页 |
3.2.4.3 实验药品 | 第40页 |
3.2.4.4 所需培养基及配置方法 | 第40-41页 |
3.2.4.5 土样处理方法 | 第41页 |
3.2.4.6 土壤中微生物的检测 | 第41页 |
3.2.5 哈茨木霉T2-16菌剂在西瓜植株体内定殖能力研究 | 第41-4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3.3.1 对峙培养 | 第42-43页 |
3.3.1.1 哈茨木霉T2-16对西瓜尖孢镰刀菌的毒力(对峙法) | 第42-43页 |
3.3.1.2 显微形态观察结果 | 第43页 |
3.3.2 哈茨木霉T2-16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3 不同处理对西瓜植株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 | 第45-50页 |
3.3.3.1 不同处理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3.2 不同处理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3.3 不同处理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3.4 不同处理对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50页 |
3.3.4 哈茨木霉T2-16菌剂对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5 哈茨木霉T2-16在西瓜植株体内的定殖结果 | 第51-52页 |
3.4 讨论 | 第52-54页 |
3.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