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及其对台湾贸易效应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图 | 第11-1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2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3页 |
1.4.1 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3页 |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1 经济一体化 | 第15-16页 |
2.1.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及类型 | 第15页 |
2.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演进轨迹 | 第15-16页 |
2.2 服务贸易理论 | 第16-17页 |
2.3 服务贸易壁垒 | 第17-18页 |
2.4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5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6 实证研究方面 | 第20-21页 |
2.7 总结 | 第21-22页 |
3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订的现实基础 | 第22-33页 |
3.1 大陆与台湾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 第22-24页 |
3.1.1 大陆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 第22-23页 |
3.1.2 台湾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 第23-24页 |
3.1.3 总结 | 第24页 |
3.2 大陆与台湾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多维比较 | 第24-31页 |
3.2.1 贸易净出口比较 | 第24-27页 |
3.2.2 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比较 | 第27-30页 |
3.2.3 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比较 | 第30-31页 |
3.3 本章总结 | 第31-33页 |
4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中分部门的对等性比较 | 第33-40页 |
4.1 对等指标的构建 | 第33-34页 |
4.2 对等指标的评价 | 第34-35页 |
4.3 对等数据的说明 | 第35-38页 |
4.4 对等结果的评价 | 第38-40页 |
5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台湾贸易效应的研究 | 第40-50页 |
5.1 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理论模型 | 第40-42页 |
5.1.1 假设 | 第40页 |
5.1.2 基于“关税效应”的理论模型 | 第40-41页 |
5.1.3 基于H-O理论的模型 | 第41-42页 |
5.2 《两岸服贸协议》对台湾的贸易效应分析 | 第42-48页 |
5.2.1 模型变量的选择 | 第42页 |
5.2.2 变量变动图 | 第42-43页 |
5.2.3 平稳性检验 | 第43页 |
5.2.4 协整检验 | 第43-44页 |
5.2.5 脉冲响应分析 | 第44-46页 |
5.2.6 方差分解 | 第46-48页 |
5.3 总结 | 第48-50页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0-53页 |
6.1 结论 | 第50-51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