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分层管理研究--基于供求匹配视角的分析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次 | 第7-10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 | 第13-18页 |
·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的研究 | 第16-18页 |
·关于我国外汇储备供给稳定性的研究 | 第18-19页 |
·关于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的研究 | 第19-22页 |
·消极管理+积极管理模式 | 第20页 |
·分层管理模式 | 第20-22页 |
·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3 我国外汇储备功能与需求动机 | 第23-35页 |
·外汇储备功能和需求动机划分 | 第23-24页 |
·基本需求 | 第24-28页 |
·交易性需求 | 第25-27页 |
·干预性需求 | 第27页 |
·基本需求测算 | 第27-28页 |
·潜在性需求 | 第28-32页 |
·财富效应引发的国际投资需求 | 第29-30页 |
·收益效应引发的货币替代需求 | 第30-31页 |
·潜在性需求测算 | 第31-32页 |
·投资性需求 | 第32-33页 |
·盈利性需求 | 第32页 |
·发展性需求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5页 |
4 外汇储备供给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 第35-51页 |
·外汇储备剧增原因 | 第35-38页 |
·储蓄—投资缺口 | 第35-36页 |
·国际间产业转移 | 第36页 |
·出口导向型创汇战略 | 第36-37页 |
·人民币升值预期 | 第37-38页 |
·外汇储备存量稳定性分析 | 第38-48页 |
·各渠道创汇形成的外汇储备存量的稳定性 | 第38-42页 |
·稳定性外汇储备存量的测算 | 第42-48页 |
·外汇储备增量可持续性研究 | 第48-50页 |
·FDI投资类型的转换 | 第48-49页 |
·贸易顺差外资依赖性降低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5 外汇储备供求匹配研究 | 第51-59页 |
·外汇储备供求匹配的定义 | 第51页 |
·外汇储备供求不匹配的泰国案例分析 | 第51-54页 |
·危机爆发前泰国外汇储备存量状况 | 第51-52页 |
·危机爆发前泰国外汇储备供求特征 | 第52-54页 |
·经验教训 | 第54页 |
·我国外汇储备供求匹配状况研究 | 第54-57页 |
·基本需求与稳定性外汇储备的匹配 | 第54-55页 |
·潜在性需求与外汇储备总额的匹配 | 第55-56页 |
·投资性需求与超额外汇储备的匹配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6 基于供求匹配视角的外汇储备分层管理 | 第59-73页 |
·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管理方式及存在的缺陷 | 第59-61页 |
·我国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探索 | 第59-60页 |
·中国目前外汇管理方式存在的缺陷 | 第60-61页 |
·国外分层管理方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61-68页 |
·挪威与新加坡分层管理模式介绍 | 第61-67页 |
·我国外汇储备供求与挪威和新加坡的不同点 | 第67页 |
·借鉴意义 | 第67-68页 |
·基于供求匹配的外汇储备分层管理框架 | 第68-73页 |
·各需求层次管理主体 | 第68-70页 |
·各层次外汇储备投资策略 | 第70-72页 |
·层次互动和风险隔离原则 | 第72-73页 |
7 总结 | 第73-75页 |
·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研究局限性和尚待改进的地方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