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铁合金冶炼论文--各种铁合金冶炼论文

锰硅铁合金炉外精炼的基础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15页
2 文献综述第15-37页
    2.1 锰系铁合金技术质量进步在现代钢铁材料发展中的作用第15-20页
        2.1.1 部分品种钢对锰系铁合金的质量要求第15-18页
        2.1.2 高锰TWIP钢对锰系铁合金的要求第18-20页
    2.2 锰基合金热力学研究现状第20-26页
        2.2.1 Mn-Fe系第20-21页
        2.2.2 Mn-Si系第21-22页
        2.2.3 Mn-C系第22-23页
        2.2.4 Mn-N系第23-24页
        2.2.5 Mn-P系第24-25页
        2.2.6 Mn-O系第25-26页
        2.2.7 Mn-Ca系第26页
    2.3 锰系铁合金中的有害元素与夹杂物第26-31页
        2.3.1 锰系铁合金中的磷和硫第26-27页
        2.3.2 锰系铁合金中的氮和氢第27页
        2.3.3 锰系铁合金中的铝和钛第27-28页
        2.3.4 锰系铁合金中的氧及其氧化物夹杂第28-30页
        2.3.5 锰系铁合金杂质对钢材质量的影响第30-31页
    2.4 锰系铁合金的脱磷问题研究第31-36页
        2.4.1 锰系铁合金的氧化脱磷第31-33页
        2.4.2 锰系铁合金的还原脱磷第33-36页
    2.5 主要研究内容第36-37页
3 标准相互作用系数模型(UIPM)在Mn-Fe-Si-C-Ca-P系的应用第37-54页
    3.1 Mn-Fe-Si-C-Ca-P系的UIPM形式第37-39页
    3.2 Mn基合金熔体的UIPM参数拟合过程第39-49页
        3.2.1 Mn-Fe二元系中的lnγ_(Fe)~0、ε_(FeFe)和ε_(FeFeFe)第39-40页
        3.2.2 Mn-Si二元系中的lnγ_(Si)~0、ε_(SiSi)和ε_(SiSiSi)第40-41页
        3.2.3 Mn-C二元系中的lnγ_(C)~0、ε_(CC)和ε_(CCC)第41-43页
        3.2.4 Mn-Fe-Si三元系中的ε_(FeSi)、ε_(FeFeSi)和ε_(FeSiSi)第43-44页
        3.2.5 Mn-Fe-C三元系中的ε_(FeC)、ε_(FeFeC)和ε_(FeCC)第44-45页
        3.2.6 Mn-Si-C三元系中的ε_(SiC)、ε_(SiSiC)和ε_(SiCC)第45-46页
        3.2.7 Mn-i-Ca三元系中的lnγ_(Ca)~0、ε_(CaCa)、ε_(CaFe)、ε_(CaSi)和ε_(CaC)第46-47页
        3.2.8 Mn-i-P三元系中的lnγ_P~0、ε_(PP)、ε_(PFe)、ε_(PSi)、ε_(PC)和ε_(PCa)第47-48页
        3.2.9 Mn-Fe-Si-C四元系中的ε_(FeSiC)第48-49页
    3.3 讨论第49-51页
        3.3.1 与其他UIPM在锰基熔体应用的对比第49-50页
        3.3.2 Mn-Fe-Si--C-Ca-P系UIPM参数的检验第50-51页
    3.4 Mn-Fe-Si-C-Ca-P系在锰硅铁合金还原脱磷中的应用第51-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4 锰硅铁合金中氧的赋存形态及其成因第54-70页
    4.1 Mn-Si-Fe熔体中氧的溶解度的测定第54-57页
        4.1.1 实验方法第54-55页
        4.1.2 平衡时间的确定第55-56页
        4.1.3 Mn-Si-Fe熔体中氧的溶解度第56-57页
    4.2 小样电解提取锰硅铁合金中的夹杂物第57-63页
        4.2.1 实验方法第57-59页
        4.2.2 夹杂物的形貌和组成第59-63页
    4.3 硅含量对锰系铁合金夹杂物组成的影响第63-66页
    4.4 锰硅铁合金中氧化物夹杂的来源分析及其去除工艺建议第66-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5 锰硅铁合金的还原脱磷第70-85页
    5.1 用CaO-CaF_2渣对锰硅铁合金还原脱磷的试验方法第70-73页
        5.1.1 空气气氛下的还原脱磷第70-71页
        5.1.2 氩气气氛下的还原脱磷第71-73页
    5.2 锰硅铁合金还原脱磷与硅含量的关系第73-77页
    5.3 渣系组分对锰硅铁合金还原脱磷的影响第77-79页
    5.4 锰硅铁合金在不同材质坩埚中的还原脱磷效果第79-80页
    5.5 关于渣金界面还原脱磷机理的讨论第80-83页
    5.6 本章小结第83-85页
6 氮在Mn-Si-Fe(-C)熔体中的溶解度和熔体中氮化铝和氮化钛的浓度积第85-107页
    6.1 Mn-Si-Fe熔体中氮的溶解度及氮化物浓度积的实验第86-92页
        6.1.1 氮的溶解度测量方法第86-90页
        6.1.2 氮化铝浓度积的测量方法第90-91页
        6.1.3 氮化钛浓度积的测量方法第91-92页
    6.2 氮在Mn-Si-Fe熔体中的溶解度第92-97页
        6.2.1 氮在纯锰熔体中的溶解度第92-93页
        6.2.2 氮在Mn-Si-Fe熔体中的溶解度与氮分压和温度的关系第93-97页
    6.3 Mn-Si-Fe(-C)熔体中的氮化铝浓度积第97-102页
        6.3.1 Mn-Si-Fe熔体中的氮化铝浓度积第97页
        6.3.2 Mn-Si-Fe-C饱和熔体中的氮化铝浓度积第97-98页
        6.3.3 铝对氮在Mn-Si-Fe熔体中溶解度的影响第98-100页
        6.3.4 C对氮化铝浓度积的影响第100-101页
        6.3.5 Al_4C_3存在的可能性第101-102页
    6.4 Mn-Si-Fe-C熔体中的氮化钛浓度积第102-103页
    6.5 对吹氮脱铝脱钛工艺的建议第103-106页
    6.6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7 SiC和Si_3N_4固体颗粒对CaO-MgO-Al_2O_3-SiO_2系熔渣粘度的影响第107-122页
    7.1 CaO-MgO-Al_2O_3-SiO_2-(SiC/Si_3N_4)系熔渣粘度的测量方法第107-108页
    7.2 SiC对CaO-MgO-Al_2O_3-SiO_2系熔渣粘度的影响第108-118页
        7.2.1 粘度随温度和转速的变化规律第108-113页
        7.2.2 相对粘度与温度的关系第113-114页
        7.2.3 转速、体积分数、基渣成分和颗粒粒径对相对粘度的影响第114-116页
        7.2.4 非均相体系中SiC颗粒的分布第116-118页
    7.3 CaO-MgO-Al_2O_3-SiO_2-Si-3N_4系熔渣的粘度第118-121页
        7.3.1 粘度和相对粘度与温度的关系第118-120页
        7.3.2 转速和Si_3N_4颗粒体积分数对粘度和相对粘度的影响第120-121页
    7.4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8 结论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42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42-14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硅热法生产300系列不锈钢的基础研究
下一篇:链箅机—回转窑制备全赤铁矿氧化球团的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