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中国的创新之路 | 第14-15页 |
·开放式创新——创新的新范式 | 第15-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和主要框架 | 第20-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主要研究框架 | 第21-24页 |
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4-60页 |
·开放式创新 | 第24-49页 |
·开放式创新的主要研究 | 第26-35页 |
·开放式创新的分类 | 第35-49页 |
·创新网络及网络嵌入性 | 第49-57页 |
·创新的网络观 | 第49-52页 |
·网络嵌入性 | 第52-57页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57-60页 |
3 概念模型以及研究假设 | 第60-68页 |
·概念模型 | 第60-61页 |
·外向开放度与创新绩效 | 第61-63页 |
·外向开放度与网络嵌入性 | 第63-65页 |
·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 | 第65-68页 |
4 研究方法 | 第68-76页 |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68-70页 |
·问卷设计 | 第68-69页 |
·数据收集 | 第69-70页 |
·变量测度 | 第70-75页 |
·解释变量——外向开放度 | 第70-72页 |
·中介变量——网络嵌入性 | 第72-74页 |
·被解释变量——创新绩效 | 第74页 |
·控制变量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75-76页 |
5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76-112页 |
·调研对象的描述性统计 | 第76-78页 |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78-82页 |
·信度分析 | 第78-79页 |
·因子分析——效度检验 | 第79-82页 |
·方差分析 | 第82-89页 |
·回归分析 | 第89-97页 |
·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序列相关 | 第89-91页 |
·相关分析 | 第91-93页 |
·回归分析 | 第93-97页 |
·结构方程分析 | 第97-105页 |
·结构方程的初始模型 | 第97-99页 |
·结构方程初始模型的检验和修正 | 第99-103页 |
·数据结果对假设的验证 | 第103-105页 |
·结果的讨论 | 第105-109页 |
·因子分析结果讨论 | 第106-107页 |
·方差分析结果讨论 | 第107页 |
·回归分析结果讨论 | 第107-108页 |
·机理和路径分析结果讨论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2页 |
6 案例研究——中控的开放式创新 | 第112-126页 |
·案例简介 | 第112-115页 |
·背景及其发展历程 | 第112-113页 |
·中控集团的创新体系简介 | 第113-115页 |
·中控集团的创新文化简介 | 第115页 |
·中控的开放式创新简析 (选择性开放——基于流程的观点) | 第115-118页 |
·中控集团知识产权管理的发展 | 第118-120页 |
·中控集团的外向开放式创新 | 第120-124页 |
·中控集团的外向开放式创新——EPA俱乐部运作模式 | 第120-123页 |
·中控集团的开放式创新成果——EPA国际标准的实现 | 第123-124页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124-126页 |
7 结果讨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126-134页 |
·结果讨论 | 第126-130页 |
·基于本研究的建议 | 第130-132页 |
·本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4页 |
附录1:企业外向开放式创新访谈提纲 | 第144-146页 |
附录2:企业外向开放式创新问卷 | 第146-148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