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一、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二、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能源效率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三、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四、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能源效率测算理论及方法 | 第20-27页 |
第一节 能源效率概念 | 第20页 |
第二节 能源效率评价指标 | 第20-22页 |
一、单要素能源效率 | 第21页 |
二、全要素能源效率 | 第21-22页 |
第三节 能源效率测算方法 | 第22-27页 |
一、CCR模型 | 第22-23页 |
二、BCC模型 | 第23-24页 |
三、超效率DEA模型 | 第24-25页 |
四、DEA-Malmquist模型 | 第25-26页 |
五、方法对比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DEA的中国能源效率实证研究 | 第27-35页 |
第一节 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27-29页 |
一、指标选择 | 第27-28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实证结果 | 第29-35页 |
一、基于超效率DEA的能源效率 | 第29-30页 |
二、基于DEA-Malmquist的中国能源效率变动趋势及分解 | 第30-34页 |
(一)总体变化趋势 | 第30-31页 |
(二)区域变化趋势 | 第31-34页 |
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分析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中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6页 |
第一节 影响因素选择 | 第35-37页 |
第二节 空间面板计量方法 | 第37-40页 |
一、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二、空间权重矩阵 | 第38-39页 |
三、空间计量模型及估计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中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空间计量分析 | 第40-46页 |
一、中国能源效率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二、中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估计 | 第41-45页 |
三、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中国能源效率预测分析 | 第46-51页 |
第一节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中国能源效率GM(1,1)模型预测 | 第47-51页 |
一、全国能源效率预测 | 第47-49页 |
二、区域能源效率预测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相关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A | 第59-60页 |
附录B | 第60-61页 |
附录C | 第61-62页 |
附表D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