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治理理论视阈下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质量保障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思路缘起:从政府控制走向公共治理的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第12-44页
    1.1 问题提出第12-19页
        1.1.1 国家: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要求第12-15页
        1.1.2 社会:全球时代高教发展的理性归属第15-17页
        1.1.3 高教: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艰难抉择第17-19页
    1.2 研究价值第19-2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9-21页
        1.2.2 实践贡献第21-23页
    1.3 文献综述第23-36页
        1.3.1 关于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内容的研究第23-26页
        1.3.2 关于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研究第26-29页
        1.3.3 关于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整体研究第29-36页
    1.4 研究设计第36-44页
        1.4.1 主要概念第36-39页
        1.4.2 研究内容第39-40页
        1.4.3 研究方法第40-44页
第2章 理论支点: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质量保障的理论选择——治理理论第44-56页
    2.1 治理理论的阐释第44-50页
        2.1.1 治理的理论渊源第44-46页
        2.1.2 治理的主要内涵第46-49页
        2.1.3 治理的主要特征第49-50页
    2.2 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属性与重点建设的公共性第50-52页
        2.2.1 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内涵第50-51页
        2.2.2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公共性第51-52页
    2.3 治理视阈下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质量保障第52-56页
        2.3.1 质量目标:前提第53页
        2.3.2 投入保障:支撑第53页
        2.3.3 组织运行:展开第53-54页
        2.3.4 质量控制:调控第54-56页
第3章 现实境况: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质量保障现状分析第56-86页
    3.1 宏观视角:基于国家层面“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现状第58-64页
        3.1.1 国家“985工程”“211工程”质量目标第58-59页
        3.1.2 国家“985工程”“211工程”投入保障第59-62页
        3.1.3 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组织运行第62页
        3.1.4 国家“985工程”“211工程”质量控制第62-64页
    3.2 微观视角:基于J研究型大学“985工程”建设质量保障实证分析第64-86页
        3.2.1 J研究型大学“985工程”质量目标第67页
        3.2.2 J研究型大学“985工程”投入保障第67-70页
        3.2.3 J研究型大学“985工程”组织运行第70-72页
        3.2.4 J研究型大学“985工程”质量控制第72-86页
第4章 困境阐释:治理视阈下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质量保障主要问题第86-104页
    4.1 价值目标:导向性模糊第86-90页
        4.1.1 政治价值——为谁提供服务第87-88页
        4.1.2 经济价值——提供什么服务第88-89页
        4.1.3 文化价值——如何传承服务第89-90页
    4.2 建设效益:不均衡性加剧第90-96页
        4.2.1 公平性缺失第91-93页
        4.2.2 资源非均衡第93-95页
        4.2.3 建设碎片化第95-96页
    4.3 组织结构:责权利不明第96-102页
        4.3.1 责权利共担机制尚未形成第96-99页
        4.3.2 非政府参与主体明显缺乏第99-100页
        4.3.3 协同合作的关系不够突出第100-102页
    4.4 管理机制:程式化严重第102-104页
        4.4.1 评估形式化第102页
        4.4.2 运行行政化第102-103页
        4.4.3 组织运动化第103-104页
第5章 区域经验:东亚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质量保障构建的比较第104-121页
    5.1 东亚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质量保障的构建现状第104-117页
        5.1.1 日本21世纪COE计划:从大学高度自治到政府适度干预第104-109页
        5.1.2 韩国“BK21工程”: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相对平衡第109-113页
        5.1.3 台湾迈向顶尖大学计划:从大学相对自治到政府过多控制第113-117页
    5.2 东亚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质量保障的主要特点第117-121页
        5.2.1 国家发展需要与追赶一流可能的结合第117页
        5.2.2 大学显性发展与政府隐性干预的并存第117-119页
        5.2.3 实力提升目标与多元治理手段的契合第119-121页
第6章 建议方略:基于治理理论的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质量保障再构建第121-152页
    6.1 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质量保障深入构建的价值取向第122-129页
        6.1.1 立足人类发展,由“知识传播”向“文明进步”转变第122-124页
        6.1.2 瞄向高教强国,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第124-126页
        6.1.3 坚持立德树人,由“利益相关”向“主体价值”转变第126-129页
    6.2 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质量保障深入构建的路径选择第129-136页
        6.2.1 方式重塑第129-131页
        6.2.2 制度再建第131-132页
        6.2.3 路径纠偏第132-135页
        6.2.4 手段多元第135-136页
    6.3 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第136-152页
        6.3.1“发展方向”与“治理路径”统一第136-137页
        6.3.2“关键环节”与“重点突破”结合第137-141页
        6.3.3“资源公平”与“建设效益”并重第141-143页
        6.3.4“规则联盟”与“多元治理”互动第143-152页
第7章 结论展望第152-161页
    7.1 研究结论第152-156页
    7.2 创新之处第156-159页
    7.3 不足之处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86页
致谢第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元秩序结构下的中国东亚战略研究
下一篇:秩序、吸纳与权力重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私营企业主的政治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