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企业国际化战略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1.2.2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1.2.3 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路线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14页 |
1.4.2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14页 |
1.4.3 微观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2.1 集团公司现行国际化管控构架 | 第15-16页 |
2.1.1 组织管控 | 第15-16页 |
2.1.2 国际营销体系构架 | 第16页 |
2.2“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取得的成绩 | 第16-18页 |
2.2.1 主业领域国际化经营快速发展 | 第16-17页 |
2.2.2 全方位海外布局建设初具规模 | 第17页 |
2.2.3 国际化资源利用能力不断提升 | 第17页 |
2.2.4 交流与合作渠道空间深入拓展 | 第17-18页 |
2.2.5 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 第18页 |
2.3 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2.3.1 国际化经营体制机制仍不健全 | 第18页 |
2.3.2 境外投融资等国际化发展新模式的探索相对滞后 | 第18页 |
2.3.3 国际履约意识有待提升 | 第18-19页 |
2.3.4 国际化专业商务人才引进和培养不够 | 第19页 |
第三章 集团公司国际化经营SWOT分析 | 第19-24页 |
3.1 优势分析 | 第19-20页 |
3.1.1 战略地位优势 | 第19页 |
3.1.2 技术优势 | 第19页 |
3.1.3 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 第19-20页 |
3.2 劣势分析 | 第20页 |
3.2.1 缺乏集团统一的资本运作平台 | 第20页 |
3.2.2 缺乏高效的国际营销与服务体系 | 第20页 |
3.2.3 主业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 第20页 |
3.2.4 品牌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够 | 第20页 |
3.3 机遇 | 第20-21页 |
3.3.1 多变的国际政治格局或刺激全球航天工业发展 | 第20页 |
3.3.2 航天技术应用与服务业前景广阔 | 第20-21页 |
3.3.3“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创造有利环境 | 第21页 |
3.3.4 “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为国际化发展提供新动力 | 第21页 |
3.4 威胁 | 第21-24页 |
3.4.1 国外航天企业加快集团化、规模化步伐 | 第21-22页 |
3.4.2 国内其他军工集团以及民营企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 第22页 |
3.4.3 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对国际化经营正常开展带来巨大潜在风险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国内外一流集团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 第24-30页 |
4.1 美波音公司跨国经营战略思路和管控模式 | 第24-26页 |
4.1.1 通过战略升级,引领全球化发展 | 第24页 |
4.1.2 建立国际化组织管理体系,明晰部门职责定位 | 第24-25页 |
4.1.3 全方位做大做强海外机构 | 第25-26页 |
4.1.4 积极寻求多样化的研发资源 | 第26页 |
4.1.5 多渠道持续培养国际化人才 | 第26页 |
4.2 中航工业集团跨国经营战略思路和管控模式 | 第26-28页 |
4.2.1 推进市场化改革,提升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高度 | 第26-27页 |
4.2.2 总部成立国际事务部,为国际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 第27页 |
4.2.3 确立统筹军品、民品外贸的国际化平台,完善海外营销体系 | 第27页 |
4.2.4 成立专门的投资平台和融资平台 | 第27-28页 |
4.2.5 多渠道培养国际化发展中的所需人才 | 第28页 |
4.3 经验和启示 | 第28-30页 |
4.3.1 不断完善战略管控模式,打造国际化经营组织体系 | 第28页 |
4.3.2 总部国际化经营管理职责分工明确,相关业务部门或专业外贸公司负责国际化经营活动 | 第28-29页 |
4.3.3 不断完善全球经营网络体系,实现从单纯出口向直接投资、全球经营的迈进 | 第29-30页 |
第五章 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总体战略思路和目标 | 第30-31页 |
5.1 总体战略思路 | 第30页 |
5.2 发展目标 | 第30-31页 |
第六章 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实施途径 | 第31-39页 |
6.1 强化集团公司境外平台搭建 | 第31-34页 |
6.1.1 优化国际融资平台 | 第31-32页 |
6.1.2 做强国际投资并购 | 第32页 |
6.1.3 创新国际营销平台 | 第32-33页 |
6.1.4 强化国际贸易物流平台 | 第33-34页 |
6.2 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 第34-35页 |
6.2.1 落实国际化人才战略 | 第34页 |
6.2.2 加强国际化人才引进工作 | 第34页 |
6.2.3 加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 第34页 |
6.2.4 加强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 | 第34页 |
6.2.5 优化国际化人才成长环境 | 第34-35页 |
6.3 高度重视国际化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 第35页 |
6.3.1 建立适应国际市场的品牌策略 | 第35页 |
6.3.2 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 | 第35页 |
6.3.3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 | 第35页 |
6.4 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 第35-36页 |
6.4.1 提升自身技术实力 | 第35页 |
6.4.2 强化产品成本管控 | 第35页 |
6.4.3 促进国际先进标准的对标和接轨 | 第35-36页 |
6.5 加强国际合作 | 第36页 |
6.5.1 参与国际项目合作 | 第36页 |
6.5.2 增加国际会议的参与度 | 第36页 |
6.6 国际化发展保障机制 | 第36-37页 |
6.6.1 加强对境外机构的审计监督 | 第36页 |
6.6.2 提升法律和安全保密保障水平 | 第36-37页 |
6.7 各类风险的防范和维权 | 第37-39页 |
6.7.1 关注国际风险评价和预警 | 第37页 |
6.7.2 关注政府关系的运用 | 第37页 |
6.7.3 关注国际履约维权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