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导论 | 第8-15页 |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1.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 1.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2.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3.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3页 |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一、概念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 (一)概念界定 | 第15页 |
| 1.社会公平 | 第15页 |
| 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15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第15-16页 |
| 2.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 | 第16-17页 |
| 3.马歇尔的公民资格和社会权利理论 | 第17-19页 |
|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不公平问题的实证分析——基于山东省R县的考察 | 第19-28页 |
| (一)问卷设计及调查样本概述 | 第19-22页 |
| 1.问卷设计 | 第19页 |
| 2.调查样本概述 | 第19-22页 |
| (二)我国农村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 | 第22-28页 |
| 1.起点的不公平 | 第22-24页 |
| 2.程序的不公平 | 第24-26页 |
| 3.结果的不公平 | 第26-28页 |
| 三、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公平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 (一)经济因素 | 第28-29页 |
| 1. 国家财政层面 | 第28页 |
| 2.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 第28-29页 |
| (二)政治因素 | 第29-30页 |
|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 第29页 |
| 2.缺乏完善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监督体系 | 第29-30页 |
| (三)文化因素 | 第30-32页 |
| 1.保障观念落后 | 第30页 |
| 2.基层力量薄弱,专业人员缺乏,设备条件简陋 | 第30-32页 |
| 四、促进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公平运行的对策建议 | 第32-38页 |
| (一)构建科学的农村低保金保障和筹措机制 | 第32-33页 |
| 1.进一步加大中央政府投入 | 第32页 |
| 2.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实现社会力量资源的整合 | 第32-33页 |
| (二)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 | 第33页 |
| (三)健全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结构 | 第33-36页 |
| 1.制定科学的家庭收入测算方法,合理界定低保对象 | 第33页 |
| 2.科学制定低保标准,既能保障生活又能促进发展 | 第33-34页 |
| 3.建立多个层面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监督机制 | 第34-35页 |
| 4.建立健全基层低保机构 | 第35-36页 |
| 5.转变行政管理部门和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和保障理念 | 第36页 |
| (四)加大对农村低保制度的宣传力度 | 第36页 |
| (五)加强对低保金的科学管理 | 第36-38页 |
| 结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后记 | 第43-44页 |
| 农村地区关于农村低保制度运行情况的调查问卷 | 第44-47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