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灌县古城景观评价的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导论 | 第10-16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思路 | 第12-14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4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景观学基本理论 | 第16-19页 |
·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 | 第16页 |
·景观美学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风景园林工程学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景观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3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建设现状 | 第26-35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简介 | 第26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主要景观 | 第26-30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城墙 | 第26-27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街道 | 第27-28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河流 | 第28-30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特点 | 第30-32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选址、布局 | 第30-31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建筑布局与结构 | 第31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理水特点 | 第31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植物、山石特点 | 第31-32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32-35页 |
4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评价的基本指标体系 | 第35-44页 |
·建立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 第35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准则 | 第35-36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评价方法的选用 | 第36-38页 |
·景观评价常用的几种方法 | 第36-37页 |
·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AHP) | 第37-38页 |
·影响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评价的基本指标 | 第38-39页 |
·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9-44页 |
·层次模型的构建 | 第39-40页 |
·层次模型权重的计算 | 第40-44页 |
5 评价结果 | 第44-48页 |
·数据采集 | 第44页 |
·调查对象的确定 | 第44页 |
·数据的采集 | 第44页 |
·数据分析 | 第44-48页 |
6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评价后的改进措施 | 第48-62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建设的方向 | 第48-54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建设的整体性 | 第48-49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建设的原真性 | 第49-51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建设的生态性 | 第51-52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建设的活力性 | 第52-53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建设的艺术性 | 第53-54页 |
·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建设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 第54-62页 |
·原汁原味保护 | 第54-55页 |
·明确都江堰灌县古城的城市功能设置 | 第55-56页 |
·发展都江堰灌县古城民间传统文化 | 第56-58页 |
·发动居民参与都江堰灌县古城景观建设 | 第58-59页 |
·合理配置植物 | 第59页 |
·加强城市周边自然环境保护和修复 | 第59-60页 |
·加强都江堰灌县古城的抗震措施 | 第60页 |
·通过保障原住民生活以保持都江堰灌县古城原真性 | 第60-62页 |
7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1 | 第69-73页 |
附录2 调查问卷2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