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 ·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应用 | 第11-14页 |
| ·膜生物反应器的类型和特点 | 第11-12页 |
| ·膜生物反应器在水处理中的运用 | 第12-14页 |
| ·MBR膜污染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 ·MBR膜污染机理研究 | 第14-16页 |
| ·膜性质和膜组件对膜污染影响 | 第16-17页 |
| ·污泥混合液对膜污染影响 | 第17-19页 |
| ·MBR运行条件对膜污染影响 | 第19-21页 |
| ·多聚物缓解MBR膜污染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控制膜污染影响因素延缓膜污染的研究 | 第21-22页 |
| ·多聚物缓解膜污染的研究 | 第22-24页 |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4-26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实验及分析方法 | 第26-36页 |
| ·实验装置和材料 | 第26-31页 |
| ·膜生物反应器装置 | 第26-27页 |
| ·恒压超滤杯装置 | 第27-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 ·分析方法 | 第31-35页 |
| ·透膜压力(TMP)的检测 | 第31页 |
| ·Zeta电位值的测定 | 第31页 |
| ·毛细吸水时间(CST) | 第31-32页 |
| ·EPS和SMP的测定 | 第32-33页 |
| ·活性污泥絮体粒径分析 | 第33-34页 |
| ·其他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34-35页 |
| ·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对MBR膜污染缓解研究 | 第36-49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实验设置 | 第36-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 ·PDMDAAC的静态试验 | 第38-39页 |
| ·跨膜压力的形成 | 第39-40页 |
| ·毛细管吸水时间的变化 | 第40-41页 |
| ·Zeta电位的变化 | 第41-43页 |
| ·活性污泥SVI的变化 | 第43-44页 |
| ·活性污泥的胞外聚合物变化 | 第44-45页 |
| ·污泥颗粒表观松散情况 | 第45-46页 |
| ·膜表面泥饼状况 | 第46-47页 |
| ·出水的水质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聚合氯化铝对 MBR 膜污染缓解研究 | 第49-57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实验设置 | 第49-50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 ·聚合氯化铝最佳首加剂量 | 第50页 |
| ·聚合氯化铝对MBR的TMP影响 | 第50-52页 |
| ·聚合氯化铝对MBR的CST影响 | 第52-53页 |
| ·聚合氯化铝对MBR中污泥沉降性能影响 | 第53-54页 |
| ·聚合氯化铝对活性污泥中后生动物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复合絮凝剂对 MBR 膜污染缓解效果研究 | 第57-68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实验设置 | 第57-5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7页 |
| ·絮凝剂最佳配合比 | 第58-59页 |
| ·MBR中TMP的发展 | 第59-60页 |
| ·污泥混合液CST值 | 第60-61页 |
| ·污泥絮体Zeta电位变化 | 第61-62页 |
| ·活性污泥SVI值变化 | 第62-64页 |
| ·SMP和EPS的变化 | 第64-66页 |
| ·污泥絮体粒径分布 | 第66页 |
| ·MBR系统出水水质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建议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