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6页 |
·乡村旅游研究 | 第8-11页 |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 | 第11-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17-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概述 | 第19-25页 |
·新农村建设 | 第19-21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 | 第19-20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 | 第20-21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特征 | 第21页 |
·乡村旅游 | 第21-24页 |
·乡村旅游起源 | 第21-22页 |
·乡村旅游概念 | 第22-23页 |
·乡村旅游的分类 | 第23-24页 |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 | 第25-37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5-28页 |
·地理位置 | 第25页 |
·自然资源与环境 | 第25-26页 |
·行政区划 | 第26页 |
·历史沿革 | 第26-27页 |
·人口与民族 | 第27页 |
·经济 | 第27-28页 |
·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8-33页 |
·景点布局 | 第28-31页 |
·旅游开发 | 第31-32页 |
·市场 | 第32页 |
·存在问题 | 第32-33页 |
·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 分析 | 第33-37页 |
·优势 | 第33-34页 |
·劣势 | 第34-35页 |
·机遇 | 第35页 |
·威胁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的实证分析 | 第37-58页 |
·构建指标体系 | 第37-46页 |
·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指标设计 | 第38-39页 |
·数据来源 | 第39-42页 |
·指标筛选 | 第42-46页 |
·实证分析计算 | 第46-51页 |
·灰色关联分析 | 第46-50页 |
·确定主要影响因素 | 第50页 |
·耦合度模型 | 第50-51页 |
·结果分析 | 第51-58页 |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5页 |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度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55-58页 |
第五章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 第58-65页 |
·发展战略 | 第58-59页 |
·开发模式 | 第59页 |
·措施 | 第59-65页 |
·科学规划与开发 | 第59-60页 |
·提高管理水平 | 第60-61页 |
·旅游产品开发 | 第61-62页 |
·配套设施建设 | 第62页 |
·人才培养 | 第62-63页 |
·加强营销 | 第63-64页 |
·募集资金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页 |
·创新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页 |
在读期间参与课题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