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至唐五代小说仙人下凡母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 选题价值 | 第8-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仙人下凡的原型演变 | 第11-15页 |
一. 仙人下凡母题溯源 | 第11-12页 |
二. 仙人下凡母题在汉魏六朝到隋唐五代的发展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济世主题 | 第15-29页 |
一. 济世主题类别 | 第15-26页 |
(一) 社会型济世 | 第16-23页 |
(二) 道德型济世 | 第23-26页 |
二. 济世主题的文化折射 | 第26-29页 |
(一) “道济万物”的伦理规范 | 第26-27页 |
(二) “慈心于物”的宗教情怀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传道度脱主题 | 第29-42页 |
一. 传道度脱含义 | 第29-30页 |
二. 传道度脱方式 | 第30-35页 |
(一) 仙人授凡人道经度脱其成仙 | 第30-31页 |
(二) 天仙授凡人丹药度脱其成仙 | 第31-32页 |
(三) 其他方式 | 第32-35页 |
三. 传道度脱目的 | 第35-38页 |
(一) 度人 | 第35-37页 |
(二) 度己兼度人 | 第37-38页 |
四. 传道度脱文化折射 | 第38-42页 |
第四章 思凡主题 | 第42-58页 |
一. 思凡类型 | 第43-50页 |
(一) 人仙恋 | 第43-47页 |
(二) 下凡游玩 | 第47-50页 |
二. 思凡文化折射 | 第50-58页 |
(一) 对人间的重视 | 第50-54页 |
(二) 婚恋现象与士子心态 | 第54-58页 |
第五章 仙人下凡母题主要艺术特征 | 第58-72页 |
一. 人物形象塑造 | 第58-67页 |
(一) 人物形象分类 | 第58-64页 |
(二) 人物塑造方法 | 第64-67页 |
二. 场面的描写 | 第67-72页 |
(一) 仙人下降场景 | 第68-70页 |
(二) 仙人分离场景 | 第70-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