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导论 | 第9-14页 |
|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可能的创新点以及不足 | 第13-14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 ·企业绩效评价 | 第14-17页 |
| ·国外关于企业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国内关于企业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 第17-20页 |
| ·因子分析法 | 第17-18页 |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18-19页 |
|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19页 |
| ·熵权法 | 第19-20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 ·关于资本保全的理论 | 第20-21页 |
| ·关于委托代理的理论 | 第21页 |
| ·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 | 第21-22页 |
| ·权变理论 | 第22-24页 |
| 3 我国的农业产业及其上市公司的现状 | 第24-30页 |
|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 ·农业在我国的重要性 | 第24页 |
|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第24-25页 |
| ·农业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 | 第25-30页 |
| ·我国的农业上市公司所占比重小 | 第25页 |
| ·农业上市公司的行业与区域分布 | 第25-27页 |
| ·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状况 | 第27-29页 |
| ·农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分析 | 第29-30页 |
| 4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0-36页 |
| ·样本的获得 | 第30-31页 |
|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1页 |
| ·有意义(Meaningful) | 第31页 |
| ·可测量性(Measurable) | 第31页 |
| ·可控性(Manageable) | 第31页 |
| ·实用性(Material) | 第31页 |
| ·指标选取的考虑因素 | 第31-32页 |
|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32-33页 |
| ·评价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 第33-36页 |
| 5 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 第36-52页 |
|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36页 |
| ·因子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因子分析 | 第38-44页 |
| ·原始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第38页 |
| ·指标数据的适度性检验 | 第38页 |
| ·确定公共因子数目和因子载荷矩阵 | 第38-40页 |
| ·公因子的命名与解释 | 第40-42页 |
| ·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 第42-44页 |
| ·分析与比较 | 第44-50页 |
| ·盈利能力分析 | 第44-46页 |
| ·营运能力分析 | 第46-47页 |
| ·现金流动能力分析 | 第47-48页 |
| ·成长能力分析 | 第48-49页 |
| ·偿债能力分析 | 第49-50页 |
| ·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综合绩效评价 | 第50-52页 |
| 6 结论 | 第52-55页 |
|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调节以及扶持作用 | 第52-53页 |
| ·构建并完善管理层的激励机制 | 第53页 |
| ·加强农业专业化的经营战略 | 第53页 |
| ·制度创新,使农业上市公司的农产品物流更具现代化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个人简介 | 第59-6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