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防碰撞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概论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RFID系统碰撞种类 | 第14-15页 |
·基于ALOHA类防碰撞算法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基于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研究现状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RFID防碰撞算法 | 第22-36页 |
·纯ALOHA防碰撞算法 | 第22-25页 |
·纯ALOHA算法的工作原理 | 第22-24页 |
·纯ALOHA算法性能分析 | 第24-25页 |
·时隙ALOHA算法 | 第25-26页 |
·时隙ALOHA算法的原理 | 第25-26页 |
·帧时隙ALOHA算法 | 第26-29页 |
·帧时隙ALOHA算法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帧时隙ALOHA算法性能分析 | 第27-29页 |
·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 | 第29-31页 |
·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原理 | 第30-31页 |
·自适应帧时隙ALOHA算法 | 第31-34页 |
·各类ALOHA算法比较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一种双权重参数的RFID防碰撞Q值算法 | 第36-46页 |
·ODWQA算法 | 第36-37页 |
·Q算法在吞吐率方面的不足 | 第36页 |
·ODWQA算法基本思想 | 第36-37页 |
·ODWQA算法工作流程 | 第37-38页 |
·权重参数的选择 | 第38-41页 |
·算法的仿真与分析 | 第41-45页 |
·不同初始Q值下系统吞吐率 | 第41-42页 |
·识别时延和系统吞吐率 | 第42-43页 |
·帧内散列方式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判决门限的RFID防碰撞Q值算法 | 第46-58页 |
·QA-DTCI算法 | 第46-47页 |
·Q算法在识别速度方面的不足 | 第46页 |
·QA-DTCI算法基本思想 | 第46-47页 |
·QA-DTCI算法工作流程 | 第47-48页 |
·QA-DTCI算法门限阈值的确定 | 第48-51页 |
·QA-DTCI算法的仿真与分析 | 第51-57页 |
·仿真条件 | 第51-52页 |
·标签识别速度 | 第52-53页 |
·识别时延与系统吞吐率 | 第53-55页 |
·帧内散列方式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58-64页 |
·防碰撞仿真系统设计 | 第58-59页 |
·RFID防碰撞仿真系统模块功能 | 第59-62页 |
·参数选择与优化 | 第59-60页 |
·最优性能模块 | 第60-61页 |
·最优性能对比模块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