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及风险管理研究--以南京市A区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国外的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政府举债的效应研究 | 第14-15页 |
·政府债务与相关经济政策的关系研究 | 第15页 |
·政府债务风险研究 | 第15-16页 |
·国内的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的研究 | 第16页 |
·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风险研究 | 第16-17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模式 | 第18-22页 |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模式 | 第18-19页 |
·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 第19-20页 |
·严格的计划和审批制度 | 第19页 |
·确定的资金投向 | 第19页 |
·独立的审计监督 | 第19-20页 |
·风险控制和化解机制 | 第20页 |
·哥伦比亚地方债“红绿灯”风险预警 | 第20-21页 |
·国外对地方债的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相关理论及合理框架 | 第22-30页 |
·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及分类 | 第22页 |
·概念 | 第22页 |
·分类 | 第22页 |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2-23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页 |
·权力制约理论 | 第23页 |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3-24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涵义和特点 | 第24-25页 |
·涵义 | 第24页 |
·特点 | 第24-25页 |
·地方财政治理及债务管理的合理框架 | 第25-30页 |
·规范的分税制财政治理制度 | 第25-27页 |
·可行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框架 | 第27-28页 |
·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 第28-30页 |
第五章 南京市A区政府债务的现状及成因 | 第30-42页 |
·A区政府债务的现状 | 第30-36页 |
·债务规模 | 第30-31页 |
·债务结构 | 第31-35页 |
·A区政府债务分年发展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A区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 | 第36-42页 |
·财政体制中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 | 第36-38页 |
·政治体制的原因 | 第38-39页 |
·A区财政增长乏力财政刚性支出压力大 | 第39-42页 |
第六章 A区政府债务存在的潜在风险 | 第42-46页 |
·对A区现有债务的风险评价 | 第42-43页 |
·规模风险 | 第42页 |
·债务结构比较脆弱 | 第42-43页 |
·短期流动性风险较大 | 第43页 |
·A区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43-44页 |
·管理主体不明晰 | 第43-44页 |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缺位 | 第44页 |
·偿债准备金制度急待细化落实 | 第44页 |
·A区部分领导“官本位”影响数据的真实性 | 第44-46页 |
第七章 A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46-50页 |
·转变政府的职能 | 第46页 |
·深化财政体制的改革,事权和财权相匹配 | 第46-47页 |
·合理界定事权 | 第46-47页 |
·进一步下放财权 | 第47页 |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 第47页 |
·积极推进税源建设壮大A区财基 | 第47-48页 |
·建立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制度 | 第48-50页 |
·实行地方政府债务扎口管理 | 第48页 |
·严格举债审批、预算管理和信息批露 | 第48页 |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 第48-49页 |
·建立偿还、化解和风险预警机制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