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肝胆气郁型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作用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32页 |
1. 祖国医学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现状 | 第8页 |
2. 病因病机 | 第8-14页 |
·病因 | 第8-12页 |
·病机 | 第12-14页 |
3. 治疗 | 第14-19页 |
·古方辨证论治 | 第14-15页 |
·中医中药现代应用 | 第15-18页 |
·针刺治疗 | 第18页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18-19页 |
4. 中药药理研究 | 第19-23页 |
5.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3-24页 |
6. 柴胡疏肝散作用机制探讨 | 第24-27页 |
·增强胃肠动力 | 第24页 |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第24-25页 |
·抗抑郁作用 | 第25页 |
·保肝护肝作用 | 第25页 |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 第25页 |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第25-26页 |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第26页 |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第26-27页 |
7. 现代医学对慢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 第27-32页 |
·胆囊生理功能 | 第27页 |
·慢性胆囊炎的发病机制 | 第27-29页 |
·诊断标准 | 第29页 |
·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 | 第29-32页 |
临床研究 | 第32-38页 |
1. 病例选择 | 第32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32页 |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 第32页 |
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32-33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32-33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33页 |
·脱落与剔除病例标准 | 第33页 |
·一般资料 | 第3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分组方法 | 第33页 |
·治疗方法 | 第33-34页 |
·指标观察 | 第34页 |
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34-35页 |
·中医症候计分方法参照卫生部药政局 | 第34-35页 |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第35页 |
·影像学疗效判定标准 | 第35页 |
5. 统计学方法 | 第35页 |
6. 临床研究结果 | 第35-38页 |
·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 | 第35-36页 |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总积分比较 | 第36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 第36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urhpy征改善情况 | 第36-37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苔、脉象的比较 | 第37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囊B超影像学变化情况比较 | 第37页 |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41页 |
1. 立法思想 | 第38页 |
2. 组方药材主要化学成分及功用 | 第38-40页 |
3. 疗效分析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49-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