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基础科学论文--水力学论文--工程水力学(水工建筑水力学)论文

破罡湖闸站枢纽工程水动力特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9-10页
1 绪论第10-1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闸站结合布置类型第11-12页
   ·闸站结合枢纽工程研究现状第12-14页
     ·模型试验第12-13页
     ·数值模拟第13-14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2 破罡湖闸站枢纽工程水工模型试验设计第15-25页
   ·模型设计与制作第15-20页
     ·相似准则第15-17页
     ·模型材料及布置第17-18页
     ·模型制作第18-20页
   ·模型试验量测设备第20-22页
   ·试验方法第22-25页
3 前池流态试验研究第25-40页
   ·工况组合方式第25-26页
   ·自排工况第26-28页
   ·抽排湖工况第28-31页
     ·抽排湖工况一(1号至6号机组运行)第28-30页
     ·抽排湖工况二(1号至4号机组运行)第30-31页
   ·抽排圩工况第31-37页
     ·抽排圩工况一(5号、6号机组运行)第31-32页
     ·抽排圩工况二(1号、5号机组运行)第32-34页
     ·抽排圩工况三(4号、6号机组运行)第34-35页
     ·抽排圩工况四(2号、6号机组运行)第35-36页
     ·抽排圩工况五(2号、5号、6号机组运行)第36-37页
   ·排湖排圩工况(1号至6号机组运行)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前池流态优化试验研究第40-48页
   ·排湖前池流态优化第40-43页
     ·流态优化方案第40-42页
     ·流态优化结果分析第42-43页
   ·排圩前池流态优化第43-46页
     ·流态优化方案第43-45页
     ·流态优化结果分析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5 涵闸过流能力及下游消能防冲试验研究第48-53页
   ·排涝进水涵过流能力研究第48-49页
   ·前池连通闸过流能力研究第49-50页
   ·自排流道过流能力研究第50页
   ·破罡湖闸下游消能防冲分析第50-52页
     ·自排设计工况下游消能防冲分析第51页
     ·自排校核工况下游消能防冲情况研究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6 出水段流态数值模拟第53-64页
   ·软件简介第53-54页
   ·数学模型第54-55页
     ·模拟范围第54页
     ·几何建模第54页
     ·计算区域及边界条件第54-55页
   ·网格生成第55-56页
   ·模拟结果和分析第56-62页
     ·水平剖面流场图第57-58页
     ·纵剖面流场图第58-60页
     ·横剖面流场图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7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总结第64-65页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淮河淮滨至老子山段水力模型及计算研究
下一篇:渔网对宽浅河道行洪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