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完整植株系统中氮磷耦合对精氨酸转运及植株氮水平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2页
 1 丛枝菌根真菌第13-15页
   ·AM真菌的结构第13-14页
   ·高粱根系及其与AM真菌的共生第14-15页
   ·AM真菌与高粱的氮磷营养第15页
 2 AM真菌的N转运机制研究进展第15-18页
   ·在共生系统中AM真菌的N的同化第15-16页
   ·在共生系统中AM真菌的N的分解、释放第16-17页
   ·氮磷耦合对AM真菌氮转运机制的影响第17-18页
 3 酒糟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对高粱生长影响研究进展第18-19页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完整植株育苗阶段培养AM真菌的最佳氮磷组合浓度第22-27页
 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2-23页
   ·实验材料第22页
   ·药品与试剂第22-23页
 2 实验方法第23-25页
   ·育苗和培养第24页
   ·菌根侵染率的测定方法第24页
   ·高粱株高测定方法第24-25页
 3 结果和分析第25-26页
   ·氮磷不同浓度组合对AM真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第25页
   ·氮磷不同浓度组合对接种AM真菌的高粱不同时期株高的影响第25-26页
 4 讨论第26-27页
第三章 探究不同N源对完整植株精氨酸转运及植株氮水平的影响第27-43页
 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7-30页
   ·实验材料第27-28页
   ·药品与试剂第28-30页
 2 试验方法第30-36页
   ·育苗和培养第30-31页
   ·高粱株高和菌根侵染率测定第31页
   ·菌丝室中孢子的分离与计数第31页
   ·植物茎叶干重的测定第31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第31-32页
   ·总氮含量测定第32-33页
   ·总磷含量测定第33页
   ·Arg含量测定第33-34页
   ·精氨酸酶GiCAR1的cDNA相对表达量测定第34-36页
 3 数据分析第36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6-41页
   ·不同N源对高粱株高、菌根侵染率和菌丝室孢子数量的影响第36-37页
   ·不同N源对高粱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干重的影响第37-38页
   ·不同N源对高粱地上部总氮含量的影响第38-39页
   ·不同N源对高粱地上部总磷含量的影响第39页
   ·不同N源对高粱菌根中精氨酸含量的影响第39-40页
   ·不同N源对根内菌丝精氨酸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第40-41页
 5 讨论第41-43页
第四章 探究不同氮磷组合对完整植株精氨酸转运及对植株氮水平的影响第43-52页
 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3-44页
   ·实验材料第43页
   ·药品与试剂第43-44页
 2 试验方法第44-45页
   ·育苗和培养第44-45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45页
 3 数据处理第4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45-50页
   ·不同氮磷组合对高粱菌根侵染率、株高和地上部干重以及孢子数量的影响第45-47页
   ·不同氮磷组合对高粱总氮含量的影响第47页
   ·不同氮磷组合对高粱总磷含量的影响第47-48页
   ·不同氮磷组合对高粱菌根中精氨酸含量的影响第48-49页
   ·不同氮磷组合对精氨酸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第49-50页
 5 讨论第50-52页
第五章 探究不同处理的有机肥料对接菌的完整植株N、P水平的影响第52-62页
 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2-53页
   ·实验材料第52-53页
   ·药品与试剂第53页
 2 试验方法第53-54页
   ·育苗和培养第53-54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54页
 3 数据处理第5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54-60页
   ·菌丝室肥料中总氮含量及总磷含量第54页
   ·不同处理的肥料对高粱生长的影响第54-56页
   ·不同处理的肥料对菌根侵染率、高粱叶绿素含量和茎叶干重影响第56-57页
   ·不同时间段,不同处理的肥料对高粱株高影响第57-59页
   ·不同处理的肥料对高粱茎叶总氮含量的影响第59页
   ·不同处理的肥料对高粱茎叶总磷含量的影响第59-60页
 5 讨论第60-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脱落酸对铝胁迫下栝楼连作障碍作用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浙江省主要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城镇化质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