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1 手法起源 | 第8-9页 |
| ·《黄帝内经》 | 第8页 |
| ·《难经》 | 第8页 |
| ·《针经指南·标幽赋》 | 第8页 |
| ·《金针赋》 | 第8-9页 |
| 2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操作的明代医家文献 | 第9-14页 |
| ·《金针赋》 | 第9页 |
| ·《医经小学》 | 第9-10页 |
| ·《奇效良方》 | 第10页 |
| ·《针灸聚英》 | 第10-11页 |
| ·《医学入门》 | 第11页 |
| ·《针灸大成》 | 第11-14页 |
| 3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操作的近现代文献 | 第14-20页 |
| ·郑毓琳、郑魁山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操作 | 第14页 |
| ·陆瘦燕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操作 | 第14-15页 |
| ·张鹳一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操作 | 第15页 |
| ·焦勉斋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操作 | 第15-16页 |
| ·管正斋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操作 | 第16-17页 |
| ·楼百层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操作 | 第17页 |
| ·文介峰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操作 | 第17页 |
| ·李志明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操作 | 第17-20页 |
| 4 张缙教授对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的研究 | 第20-31页 |
| ·张缙教授简介 | 第20页 |
| ·张缙教授与针刺手法结缘 | 第20-21页 |
| ·对“徐、疾”的研究 | 第21-22页 |
| ·对“动、推”的研究 | 第22-23页 |
| ·关于“补泻”问题的研究 | 第23-26页 |
| ·关于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操作中的“分层”问题的研究 | 第26-27页 |
| ·影响针刺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成功的因素 | 第27-31页 |
| 5 张缙教授对赤凤迎源飞针手法的研究 | 第31-32页 |
| 6 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的国家标准 | 第32-35页 |
| 结语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