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 ·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的性质与合成 | 第12-14页 |
| ·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的性质及用途 | 第12-13页 |
| ·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合成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概述 | 第14-17页 |
| ·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来源及功能 | 第14-16页 |
| ·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催化机理 | 第16-17页 |
| ·酶的固定化 | 第17-22页 |
| ·吸附法 | 第18页 |
| ·包埋法 | 第18-19页 |
| ·化学共价法 | 第19-20页 |
| ·交联法 | 第20-22页 |
| ·酶-无机杂化纳米花 | 第22-24页 |
| ·天然产物的生物转化 | 第24-27页 |
| ·论文研究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选题依据 | 第27-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37页 |
| ·材料 | 第29-31页 |
| ·菌株 | 第29页 |
| ·培养基 | 第29页 |
| ·试剂及药品 | 第29-30页 |
| ·仪器 | 第30-31页 |
| ·主要溶液 | 第31页 |
| ·方法 | 第31-37页 |
| ·重组大肠杆菌的诱导培养 | 第31页 |
| ·PGUS-E1的分离纯化 | 第31-33页 |
| ·(带有FITC标签)杂化纳米花的制备 | 第33-34页 |
| ·杂化纳米花的酶学表征 | 第34-35页 |
| ·底物和产物浓度的HPLC测定 | 第35页 |
| ·底物转化率和产物时空得率的计算 | 第35页 |
| ·扫描电镜SME的分析测定 | 第35-36页 |
| ·红外光谱FTIR的测定 | 第36页 |
| ·Zeta电位及粒度的分析 | 第36-37页 |
| 第3章 β-葡萄糖醛酸苷酶-CaHPO_4杂化纳米花的制备及表征 | 第37-55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二价金属离子对 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力的影响 | 第37-38页 |
| ·β-葡萄糖醛酸苷酶-CaHPO_4杂化纳米花的制备及优化 | 第38-45页 |
| ·Ca~(2+)浓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磷酸盐浓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 ·酶浓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 ·Cl-浓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溶液pH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孵育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 ·最佳制备条件及固定化参数 | 第45页 |
| ·β-葡萄糖醛酸苷酶-CaHPO_4纳米花的结构表征 | 第45-51页 |
| ·微观形貌分析 | 第45-47页 |
| ·带有FITC标签的杂化纳米花的共聚焦分析 | 第47页 |
|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7-48页 |
| ·Zeta电位分析 | 第48-50页 |
| ·粒度尺寸分析 | 第50-51页 |
| ·β-葡萄糖醛酸苷酶-CaHPO_4纳米花的催化表征 | 第51-54页 |
| ·催化动力学常数 | 第51-53页 |
| ·酶热稳定性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4章 利用杂化纳米花催化制备GAMG | 第55-60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底物浓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 ·纳米花质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反应进程曲线 | 第57-58页 |
| ·循环使用次数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创新点 | 第61页 |
| ·对今后工作建议与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