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引言 | 第12页 |
·我国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 | 第12-13页 |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 第12-13页 |
·我国人工速生林木资源 | 第13页 |
·木材纤维的化学组成 | 第13-16页 |
·纤维素 | 第14页 |
·半纤维素 | 第14-15页 |
·木质素 | 第15-16页 |
·木材改性技术及理论 | 第16-22页 |
·木材渗透理论 | 第16-17页 |
·木材改性机理 | 第17-18页 |
·木材改性的主要方法 | 第18-20页 |
·热固性树脂改性 | 第20页 |
·其他木材改性技术 | 第20-21页 |
·木材改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21-22页 |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页 |
·论文构成 | 第22-26页 |
2 功能型氮羟甲基预聚单体(MU)对速生杨木107改性效果研究 | 第26-50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4页 |
·实验原料 | 第27页 |
·实验设备 | 第27页 |
·功能型木材改性剂的合成 | 第27-28页 |
·试件的浸渍 | 第28-29页 |
·试件的干燥 | 第29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9-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7页 |
·密度分析 | 第34-35页 |
·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 第35-37页 |
·吸水性分析 | 第37-38页 |
·应力松弛分析 | 第38-39页 |
·断面密度分析 | 第39-41页 |
·结晶度分析(XRD) | 第41-42页 |
·MU单体和木材红外谱图分析(FTIR) | 第42-44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44-45页 |
·微观结构变化和元素分析(SEM-EDXA) | 第45-46页 |
·MU复合改性剂改性机理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3 缩聚三聚氰胺改性单体(MFU)对速生杨木中林46 改性效果研究 | 第50-74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1-57页 |
·实验原料 | 第51-52页 |
·实验设备 | 第52页 |
·MFU单体的合成 | 第52页 |
·试件的浸渍与干燥 | 第52-54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54-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73页 |
·增重百分比(WPG) | 第57-58页 |
·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 第58-59页 |
·尺寸稳定性分析 | 第59-62页 |
·动态热机械能分析(DMA) | 第62-64页 |
·化学成分分析 | 第64-65页 |
·核磁分析(~(13)C-NMR) | 第65-66页 |
·热重分析(TG) | 第66-68页 |
·结晶度分析(XRD) | 第68-69页 |
·红外分析(FTIR) | 第69-70页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70-71页 |
·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EDXA) | 第71-72页 |
·缩聚三聚氰胺改性单体(MFU)复合改性剂改性木材机理初步探讨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4 功能型MU改性材材色、防腐和阻燃性能研究 | 第74-90页 |
·引言 | 第74-7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5-80页 |
·实验原料 | 第75页 |
·实验设备 | 第75页 |
·木材改性剂的复配和试件浸渍干燥 | 第75-76页 |
·色度学特征检测 | 第76-77页 |
·木材防腐实验 | 第77-78页 |
·木材防腐前后化学成分分析 | 第78-79页 |
·木材氧指数实验 | 第79页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79页 |
·光学显微镜 | 第79-8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0-88页 |
·改性前后材色分析 | 第80-82页 |
·防腐性能分析 | 第82-84页 |
·防腐木化学成分分析 | 第84-85页 |
·阻燃性能分析 | 第85-86页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86-87页 |
·电子光学显微镜杨木渗透性分析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5 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DMDHEU)对椿木改性干燥一体化研究 | 第90-114页 |
·引言 | 第90-9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91-94页 |
·实验原料 | 第91-92页 |
·实验设备 | 第92页 |
·试件的浸渍与干燥 | 第92-93页 |
·试件表面密实化 | 第93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93-9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4-111页 |
·改性椿木干燥质量评价分析 | 第94-95页 |
·增重百分比(WPG) | 第95-96页 |
·物理力学性能分析 | 第96-97页 |
·吸水性能分析 | 第97-99页 |
·断面密度分析 | 第99-101页 |
·材色分析 | 第101-103页 |
·结晶度分析(XRD) | 第103-105页 |
·热稳定性分析(TG) | 第105-106页 |
·红外分析(FTIR) | 第106-107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107-109页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109-110页 |
·DMDHEU改性椿木机理分析 | 第110-111页 |
·结论 | 第111-114页 |
6 改性纳米纤维素(NCC)优化MU改性剂对椿木改性效果初步研究 | 第114-132页 |
·引言 | 第114-11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15-118页 |
·实验原料 | 第115页 |
·实验设备 | 第115页 |
·实验方法 | 第115-117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117-11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8-130页 |
·改性NCC结晶度分析(XRD) | 第118-119页 |
·改性NCC复配改性剂热稳定能分析(TG) | 第119-120页 |
·改性NCC-MU复合改性剂微观形态分析(SEM) | 第120-121页 |
·改性NCC-MU木材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 第121-123页 |
·改性NCC-MU木材复合材料吸水性能分析 | 第123-124页 |
·改性NCC-MU木材复合材料结晶度分析(XRD) | 第124-125页 |
·改性NCC-MU木材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125-126页 |
·改性NCC-MU木材复合材料改性木材的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126页 |
·改性NCC-MU木材复合材料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126-129页 |
·改性NCC-MU复合改性剂改性机理分析 | 第129-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132-136页 |
·结论 | 第132-134页 |
·建议 | 第134-13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6页 |
个人简介 | 第146-148页 |
导师简介 | 第148-150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