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唐代及唐代以前合穴适宜病症的文献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章 研究概述第16-28页
 第一节 五腧穴概述第16-17页
 第二节 合穴概述第17-20页
  一、合穴的分布及特点第17页
  二、五行配属第17-18页
  三、十二合穴主治第18-19页
  四、四时取穴第19-20页
  五、刺法第20页
 第三节 合穴总体研究文献综述第20-22页
  一、文献研究第20-21页
  二、临床观察第21页
  三、实验研究第21-22页
 第四节 单个合穴适宜病症文献综述第22-28页
  一、曲池穴第22-23页
  二、尺泽穴第23页
  三、少海穴第23-24页
  四、曲泽穴第24页
  五、小海穴第24页
  六、天井穴第24页
  七、阴谷穴第24-25页
  八、曲泉穴第25页
  九、阴陵泉第25页
  十、阳陵泉第25-26页
  十一、委中穴第26-27页
  十二、足三里第27-28页
第二章 研究方案设计和研究资料第28-33页
 第一节 研究方案设计第28-30页
  一、源文献的选择第28页
  二、版本选择第28-29页
  三、各医籍所载合穴定位法和取穴法对比第29页
  四、文献检索第29页
  五、条文纳入与排除第29页
  六、数据标准化和数据库建立第29-30页
  七、分析结果第30页
 第二节 研究资料分析第30-33页
  一、各医籍介绍第30-32页
  二、各医籍之间关系第32-33页
第三章 研究内容分析第33-68页
 第一节 版本选择第33-36页
  一、《素问》的版本选择第33-34页
  二、《灵枢经》的版本选择第34页
  三、《难经》的版本选择第34页
  四、《针灸甲乙经》的版本选择第34-35页
  五、《黄帝内经太素》的版本选择第35页
  六、《千金要方》的版本选择第35-36页
  七、《千金翼方》的版本选择第36页
  八、《外台秘要》的版本选择第36页
 第二节 各医籍合穴定位法对比第36-41页
  一、尺泽穴第36-37页
  二、曲泽穴第37页
  三、少海穴第37-38页
  四、小海穴第38页
  五、天井穴第38页
  六、曲池穴第38-39页
  七、阴陵泉穴第39页
  八、曲泉穴第39-40页
  九、阴谷穴第40页
  十、委中穴第40页
  十一、阳陵泉穴第40-41页
  十二、足三里穴第41页
 第三节 各医籍合穴取穴法对比第41-44页
  一、《内经》取穴法第41-43页
  二、《难经》取穴法第43页
  三、《甲乙经》、《太素》取穴法第43页
  四、《孙真人千金方》取穴法第43页
  五、《千金翼方》取穴法第43-44页
  六、《外台秘要》取穴法第44页
 第四节 十二合穴统计结果分析第44-46页
 第五节 单个合穴统计结果分析第46-55页
  一、尺泽穴第46-48页
  二、少海穴第48页
  三、小海穴第48页
  四、天井穴第48-49页
  五、曲池穴第49页
  六、阴陵泉穴第49-50页
  七、曲泽穴第50-51页
  八、曲泉穴第51-52页
  九、委中穴第52页
  十、阳陵泉穴第52-53页
  十一、阴谷穴第53-54页
  十二、足三里穴第54-55页
 第六节 合穴和手三阳经下合穴对比分析第55-58页
  一、上巨虚穴第55-56页
  二、下巨虚穴第56-57页
  三、委阳穴第57-58页
 第七节 合穴和原穴对比分析第58-65页
  一、太渊穴第58-59页
  二、合谷穴第59页
  三、太白穴第59-60页
  四、冲阳穴第60页
  五、神门穴第60-61页
  六、腕骨穴第61页
  七、太溪穴第61-62页
  八、京骨穴第62-63页
  九、大陵穴第63页
  十、阳池穴第63页
  十一、太冲穴第63-64页
  十二、丘墟穴第64-65页
 第八节 讨论第65-68页
结语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附录第74-89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统计学审核证明第91-92页
详细摘要第92-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刺对CUMS抑郁大鼠模型行为学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媒体报道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