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石墨烯及石墨烯基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1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页
   ·石墨烯第8-10页
     ·制备方法第8-9页
     ·基本性质第9-10页
     ·应用范围第10页
   ·石墨烯基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0-17页
     ·石墨烯功能化第10-11页
     ·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第11-13页
     ·石墨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第13-17页
   ·石墨烯基复合物的应用第17-20页
     ·能源存储领域第17页
     ·绿色催化领域第17-18页
     ·透明电极领域第18-19页
     ·有机光电领域第19页
     ·生物医学领域第19-20页
     ·其他应用领域第20页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第20-21页
第二章 试剂与表征测试方法第21-26页
   ·试剂与仪器第21-22页
     ·实验试剂与耗材第21-22页
     ·实验仪器第22页
   ·材料表征方法第22-24页
     ·扫描电镜 (SEM)第22-23页
     ·透射电镜 (TEM)第23页
     ·X射线衍射 (XRD)第23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3页
     ·磁性测试第23页
     ·比表面积测试第23页
     ·元素分析第23页
     ·热重分析(TGA)第23-24页
   ·催化性能测试第24页
     ·性能评价方法第24页
     ·产物分析方法第24页
   ·电化学测试第24-26页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24页
     ·电化学测试条件第24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24-25页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25页
     ·交流阻抗测试第25-26页
第三章 石墨烯基复合物的制备及在绿色催化中的应用第26-38页
   ·实验部分第26-27页
     ·氧化石墨烯(GO)悬浮液的制备第26页
     ·羟基氧化锰(MnOOH)前驱体的制备第26页
     ·二氧化锰纳米枝(MnO_2)的制备第26页
     ·石墨烯-二氧化锰复合物(MnO_2/GO)的制备第26-27页
   ·结果与讨论第27-37页
     ·自组装过程分析第27-28页
     ·XRD分析第28-29页
     ·TGA第29页
     ·XPS分析第29-30页
     ·SEM和TEM分析第30-32页
     ·催化性能确定第32-33页
     ·催化最佳条件确定第33-34页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稳定性第34-36页
     ·降解产物分析第36-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石墨烯基磁性复合物的制备及在绿色催化中的应用第38-44页
   ·实验部分第38-39页
     ·氧化石墨烯(GO)粉末与二氧化锰(MnO_2)纳米枝的合成第38页
     ·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的合成第38页
     ·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石墨烯(Fe_3O_4/MnO_2@G)复合物的制备第38-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2页
     ·自组装过程分析第39页
     ·TEM分析第39-40页
     ·XRD和XPS分析第40-41页
     ·催化性能确定第41页
     ·催化机理讨论第41-42页
     ·磁性性能确定第42页
   ·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 石墨烯基复合物的制备及在能源存储中的应用(一)第44-50页
   ·实验部分第44-45页
     ·氧化石墨烯(GO)粉末的合成第44页
     ·二氧化锰(MnO_2)的合成第44页
     ·二氧化锰-氮掺杂石墨烯复合物(MnO_2/N-RGO)的制备第44页
     ·二氧化锰-石墨烯复合物(MnO_2/RGO)的制备第44-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49页
     ·制备方法分析第45页
     ·XRD和TGA分析第45-46页
     ·XPS分析第46页
     ·TEM和氮气吸附脱附分析第46-47页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7-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六章 石墨烯基复合物的制备及在能源存储中的应用(二)第50-53页
   ·实验部分第50页
     ·氧化石墨烯(GO)粉末的合成第50页
     ·二氧化锰-氮掺杂石墨烯复合物(MnO_2/N-RGO)的制备第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2页
     ·制备方法分析第50-51页
     ·XPS和XRD分析第51页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第七章 结论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含金刚烷结构缺氧诱导因子-1抑制剂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下一篇: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多孔TiO2光阳极制备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