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第13-15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13-14页 |
·抗生素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 | 第14-15页 |
·噬菌体治疗方式 | 第15-16页 |
·噬菌体 | 第15页 |
·噬菌体疗法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噬菌体裂解酶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噬菌体裂解酶 | 第16-17页 |
·噬菌体裂解酶抗菌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纳米氧化锌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纳米材料简介 | 第18-19页 |
·纳米材料与生物分子结合 | 第19页 |
·纳米氧化锌简介 | 第19页 |
·纳米氧化锌抗菌研究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烈性噬菌体的分离筛选 | 第23-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的分离 | 第24-25页 |
·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噬菌体的分离、纯化 | 第26页 |
·噬菌体的形态学研究 | 第26-27页 |
·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 | 第27页 |
·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 | 第27页 |
·噬菌体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噬菌体裂解酶LysP45的原核表达和杀菌活性验证 | 第30-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P45的扩增与浓缩 | 第31页 |
·噬菌体基因组提取 | 第31页 |
·LysP45的表达纯化 | 第31-32页 |
·LysP45的最佳作用条件测定 | 第32页 |
·LysP45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P45浓缩 | 第32-33页 |
·P45基因组 | 第33页 |
·噬菌体裂解酶基因 | 第33-35页 |
·LysP45表达载体构建 | 第35页 |
·LysP45蛋白表达 | 第35-36页 |
·LysP45的最佳作用条件 | 第36-37页 |
·LysP45的体外抗菌作用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LysP45与纳米氧化锌联合抗菌 | 第39-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39页 |
·纳米氧化锌对SA45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39-40页 |
·LysP45与纳米氧化锌联合体外抗菌 | 第40页 |
·LysP45及其联合纳米氧化锌复合物对SA45的作用条件比较 | 第40页 |
·LysP45及其联合纳米氧化锌复合物抗菌稳定性比较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纳米氧化锌抑菌能力 | 第40页 |
·LysP45及其复合物的抗菌活性比较 | 第40-41页 |
·不同条件下LysP45复合物的抗菌活性 | 第41页 |
·LysP45复合物的抗菌稳定性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4-45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44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缩略词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