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绪论 | 第13-21页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 国外阿玛蒂亚·森思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 国内阿玛蒂亚·森思想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体分析 | 第19页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9-21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1页 |
一、阿玛蒂亚·森自由思想的缘起 | 第21-31页 |
(一) 不凡的成长环境 | 第21-25页 |
1. 社会背景 | 第21-23页 |
2. 家庭情况 | 第23-24页 |
3. 求学历程 | 第24-25页 |
(二) 多元的理论渊源 | 第25-31页 |
1. 古典经济学的影响 | 第25-27页 |
2.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第27-28页 |
3. 现代自由主义的影响 | 第28-31页 |
二、阿玛蒂亚·森论自由与发展 | 第31-40页 |
(一) 对两种传统发展观的批判 | 第31-35页 |
1. “狭隘发展观” | 第31-33页 |
2. “权威主义”发展观 | 第33-35页 |
(二) 以自由的视角看待发展 | 第35-40页 |
1. 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 | 第35-36页 |
2. 自由是发展的重要手段 | 第36-40页 |
三、阿玛蒂亚·森论自由与平等 | 第40-52页 |
(一) 平等问题的核心——“在什么方面平等?” | 第40-45页 |
1. “在什么方面平等”的方法论原则 | 第40-42页 |
2. 几种评估平等的视角及其缺陷 | 第42-45页 |
(二) 平等是自由的平等 | 第45-52页 |
1. 自由与平等的冲突与跨越 | 第45-48页 |
2. 自由平等观的实质——可行能力平等 | 第48-52页 |
四、阿玛蒂亚·森论自由与正义 | 第52-63页 |
(一) 正义研究方法——“比较”现实主义 | 第52-56页 |
1. “先验”制度主义及其缺陷 | 第52-54页 |
2. “比较”现实主义及其特点 | 第54-56页 |
(二) 正义——一种选择生活道路的自由 | 第56-63页 |
1. 正义评价:在理智和审思下选择 | 第56-58页 |
2. 正义基础:以选择的自由为核心聚焦 | 第58-59页 |
3. 正义推进:以民主和人权保障自由 | 第59-63页 |
五、阿玛蒂亚·森自由思想的整体特征与理论限度: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审视 | 第63-72页 |
(一) 森自由思想的整体特征 | 第63-66页 |
1. 本体论特征——以个人及其生活为自由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 第63-65页 |
2. 方法论特征——以自由为核心构建发展、平等、正义的自由整体论 | 第65-66页 |
(二) 森自由思想的理论限度 | 第66-72页 |
1. 忽视自由的阶级规定性 | 第66-68页 |
2. 轻视自由实现的制度因素 | 第68-69页 |
3. 自由概念的解释模糊性 | 第69-72页 |
六、阿玛蒂亚·森自由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72-76页 |
(一) 对深化“自由”研究的理论启示 | 第72-74页 |
(二) 对当代中国的实践启示 | 第74-76页 |
结语:共享“实质自由”——森自由思想对中国当下扶贫工作的启示 | 第76-79页 |
(一) “贫困”的本质:自由权利的剥夺 | 第76-77页 |
(二) 以“共享”理念拓展“实质自由” | 第77页 |
(三) 当下“精准扶贫”工作可采取的具体措施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