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比较视域下杜甫及杜诗研究--以中韩古代诗话为中心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4页
 一、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目标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1页
 三、研究范畴的界定第11-14页
  (一) 比较视域第11-12页
  (二) 韩国诗话第12-14页
第一章 杜甫及其诗歌在中韩两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第14-29页
 一、杜诗在中韩两国的流传第14-18页
  (一) 中国杜诗版本流变第14-15页
  (二) 杜诗在韩国的流传第15-18页
 二、中韩两国对杜甫的评价第18-21页
  (一) 中韩两国的“集大成”之论第18-19页
  (二) “诗圣”的桂冠第19-20页
  (三) 中国诗论中的贬杜倾向第20-21页
 三、中韩两国对杜诗的评价第21-24页
  (一) “诗史”之论第21-23页
  (二) 以杜诗为学诗之“准的”第23-24页
 四、杜诗在韩国盛行的原因第24-29页
  (一) 朝鲜人推崇杜诗的政治原因第24-25页
  (二) 朝鲜人推崇杜诗的文化原因第25-26页
  (三) 朝鲜人推崇杜诗的文学原因第26-29页
第二章 “唐宋诗之争”中的杜甫第29-41页
 一、“唐宋诗之争”概述第29-31页
  (一) 中国诗坛的“唐宋诗之争”第29-30页
  (二) 韩国诗坛的“唐宋诗之争”第30-31页
 二、“宗唐派”论杜甫第31-35页
  (一) 中国诗坛中的“宗唐派”论杜甫第31-33页
  (二) 韩国诗坛中的“宗唐派”论杜甫第33-35页
 三、“宗宋派”论杜甫第35-37页
  (一) 中国诗坛中的“宗宋派”论杜甫第35-36页
  (二) 韩国诗坛中的“宗宋派”论杜甫第36-37页
 四、“兼宗唐宋派”论杜甫第37-38页
  (一) 中国诗坛中的“兼宗唐宋派”论杜甫第37页
  (二) 韩国诗坛中的“兼宗唐宋派”论杜甫第37-38页
 五、杜甫在唐宋诗之争中受到推崇的原因分析第38-41页
  (一) 深受明代诗论的影响第38-39页
  (二) 壬辰倭乱带来的变化第39页
  (三) 与李朝儒学的契合第39-40页
  (四) 各种唐诗选集的引进和刊行第40-41页
第三章 韩国诗话论杜之特色第41-49页
 一、思想内容之韩国特色第41-43页
  (一) 杜诗中的讽喻意义第41-42页
  (二) 对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关注第42-43页
 二、艺术形式论之韩国特色第43-44页
 三、诗句评点之韩国特色——以《芝峰类说》为例第44-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韩国诗话中涉及杜甫及其诗歌的著作第54-5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郝懿行、王照圆《诗说》《诗问》研究
下一篇:苏联汉学家费德林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