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中物探可视化关键技术及软件实现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4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井中物探技术的发展 | 第12-16页 |
·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 第16-17页 |
·可视化技术在井中物探领域的应用 | 第17-19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论文的总体结构 | 第22-2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井中物探及其数据可视化 | 第24-40页 |
·井中物探介绍 | 第24-25页 |
·井中物探方法 | 第25-36页 |
·井中激发极化法 | 第25-28页 |
·井中瞬变电磁法 | 第28-31页 |
·井中无线电波透视法 | 第31-33页 |
·井中三分量磁测 | 第33-36页 |
·井中物探数据可视化 | 第36-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 | 第40-52页 |
·三维可视化图形库 | 第40-49页 |
·可视化图形库的选择 | 第40-42页 |
·OpenGL介绍 | 第42-47页 |
·SharpGL封装库 | 第47-49页 |
·开发语言及运行环境 | 第49-51页 |
·C#语言简介 | 第49-50页 |
·集成开发环境 | 第50-51页 |
·.Net框架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井中物探可视化关键技术实现 | 第52-86页 |
·二维图元绘制 | 第52-57页 |
·二维绘图框架 | 第52-54页 |
·二维图元生成 | 第54-55页 |
·双缓冲技术的使用 | 第55页 |
·可逆线框的使用 | 第55-57页 |
·三维图元绘制 | 第57-63页 |
·三维绘图框架 | 第57-59页 |
·三维图元生成 | 第59页 |
·钻孔模型 | 第59-61页 |
·矢量线模型 | 第61-63页 |
·地质体建模 | 第63-73页 |
·二度半体建模 | 第63-68页 |
·三度体截面建模 | 第68-70页 |
·三度体表面建模 | 第70-73页 |
·成果图文件导出 | 第73-84页 |
·MapGIS文件导出 | 第74-78页 |
·AutoCAD文件导出 | 第78-83页 |
·位图和矢量图文件导出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井中物探可视化综合处理平台的搭建 | 第86-102页 |
·软件平台整体设计 | 第86-90页 |
·分层体系结构 | 第86-87页 |
·软件的开发模式 | 第87-88页 |
·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 第88-90页 |
·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 第90-100页 |
·多种数据源管理 | 第90页 |
·多井间的协同与关联 | 第90-91页 |
·序列化技术 | 第91-95页 |
·插件技术 | 第95-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软件平台的应用效果 | 第102-111页 |
·井中三分量磁测处理模块的实现与集成 | 第102-104页 |
·井中三分量模块的实现 | 第102-103页 |
·井中三分量模块的集成 | 第103-104页 |
·井中三分量磁测模块的应用 | 第104-109页 |
·实际数据采集 | 第104-105页 |
·曲线参数计算与成图 | 第105-108页 |
·井中三分量磁测成果图的导出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1-112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5页 |
附录 | 第125页 |
个人简历 | 第125页 |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