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工商工艺美术论文

从静态到动态的沟通--以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4页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三 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从静态告知中发展而来的动态沟通第14-23页
 第一节 概念简述第14-16页
  一 静态与动态的概念第14-15页
  二 告知与沟通的含义第15-16页
  三 “Dynamic Identity”—一动态视觉识别的概念第16页
 第二节 从沟通的角度分析静态告知的作用第16-20页
  一 静态告知的必要性第16-19页
  二 静态形式引发的设计思维定式第19-20页
 第三节 视觉识别系统发展中从静态到动态的演变第20-23页
  一 “以动衬静”——动态标志的雏形第20-21页
  二 “由静到动”——标志的动态演绎第21-22页
  三 “融会贯通”—一动与静共存的视觉识别系统第22-23页
第二章 视觉识别系统动态化趋势的动因第23-31页
 第一节 人对动态影像的需求第23-25页
  一、个体自然属性需求第23-24页
  二群体需求第24-25页
 第二节 设计制作方的硬件提升第25-28页
  一、设计思维的多元化第25-26页
  二、媒体技术革新带来的改变第26-28页
 第三节 新的市场需求与审美需求第28-31页
  一、市场经济时代的视觉营销附加价值第28-29页
  二、审美新需求第29-31页
第三章 动态视觉识别系统的沟通方式第31-45页
 第一节 动态视觉识别系统的特征与呈现方式第31-40页
  一、动态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特征第31-32页
  二、动态视觉识别系统的个性特征第32-35页
  三、动态视觉识别系统的呈现方式第35-40页
 第二节 动态视觉识别系统对信息传达的表征扩展第40-45页
  一、动态视觉识别系统的视觉感受第40-41页
  二、动态视觉识别系统的音效作用第41-42页
  三、动态视觉识别系统的时空代入第42-43页
  四、动态视觉识别系统的交流乐趣第43-45页
第四章 由动态沟通带来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变革第45-52页
 第一节 媒介应用方式系统化拓展第45-50页
  一、静态媒介下的应用方式再丰富第45-47页
  二、动态媒介下的应用方式全面呈现第47-49页
  三、多元环境的多元化表达第49-50页
 第二节 动态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思维日趋成熟第50-52页
  一、表现形式与手法更加多元化第50页
  二、对传播媒介的应用更加全面第50-51页
  三、对受众感观的考虑更加完整第51-52页
结语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一第58-66页
附录二第66-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制情节--安迪·沃霍尔视觉艺术的呈现与观念研究
下一篇:陶瓷灯具的个性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