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爪槭叶色变化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24页 |
·彩叶树种的概况 | 第11-14页 |
·彩叶树种的定义与分类 | 第11-12页 |
·彩叶树叶色变化的机制 | 第12-14页 |
·重庆的气候特点及常见的彩叶树种 | 第14-15页 |
·鸡爪槭及槭树科的分类 | 第15-16页 |
·鸡爪槭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遗传标记及其类型 | 第17-18页 |
·遗传标记的概念 | 第17页 |
·遗传标记的分类 | 第17-18页 |
·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第18-22页 |
·分子标记的分类 | 第18-20页 |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 | 第20-22页 |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研究材料 | 第2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生理数据的测定 | 第25-28页 |
·含水量的测定 | 第25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花色素苷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 第27页 |
·胆色素原(PBG)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5–氨基酮戊酸(ALA)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分子标记 | 第28-31页 |
·DNA的提取 | 第28页 |
·SRAP反应体系 | 第28-29页 |
·SRAP标记引物的首次筛选 | 第29页 |
·SRAP-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9-30页 |
·差异条带的切割与纯化 | 第30页 |
·差异条带的切割和二次PCR | 第30-31页 |
·测序和比对分析 | 第31页 |
·数据统计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6页 |
·生理指标的分析 | 第32-39页 |
·含水量的变化分析 | 第32页 |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分析 | 第32-33页 |
·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分析 | 第33-34页 |
·花色素苷和叶绿素的比值 | 第34-35页 |
·类黄酮含量的变化分析 | 第35页 |
·总酚含量的变化分析 | 第35-36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分析 | 第36-37页 |
·PAL活性的变化分析 | 第37-38页 |
·ALA含量的变化分析 | 第38-39页 |
·PBG含量的变化分析 | 第39页 |
·SRAP结果分析 | 第39-46页 |
·DNA的提取 | 第39-40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40-41页 |
·差异条带的切割及其引物组合 | 第41-44页 |
·二次PCR | 第44页 |
·测序及其分析比对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50页 |
·生理指标 | 第46-47页 |
·SRAP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录 A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