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消痔栓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8-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立题依据 | 第10-23页 |
| 1 痔流行病学 | 第10页 |
| 2 对痔的认识 | 第10-12页 |
| ·祖国医学对痔的认识 | 第10页 |
| ·现代医学对痔的认识 | 第10-11页 |
| ·现代医学对痔的治疗 | 第11-12页 |
| 3 祖国医学对痔病手术后并发症的病因病机的认知 | 第12-13页 |
| 4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各种并发症病因病机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尿潴留病因 | 第13页 |
| ·出血病因 | 第13页 |
| ·疼痛病因 | 第13页 |
| ·便秘病因 | 第13-14页 |
| ·水肿病因 | 第14页 |
| ·肛门直肠狭窄 | 第14页 |
| 5 痔术后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治疗 | 第14-15页 |
| 6 痔术后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 第15-19页 |
| ·中药熏洗 | 第15-16页 |
| ·中药口服药物的治疗 | 第16-17页 |
| ·外敷法 | 第17-18页 |
| ·塞药法 | 第18页 |
| ·扩肛法 | 第18-19页 |
| ·针灸 | 第19页 |
| 7 痔术后肿痛西医治疗 | 第19-23页 |
| ·口服、肌肉注射止疼药 | 第20页 |
| ·改进手术方式镇痛 | 第20页 |
| ·外用药镇痛 | 第20页 |
| ·长效止痛剂 | 第20-21页 |
| ·超前镇痛 | 第21页 |
| ·平衡镇痛 | 第21页 |
| ·自控镇痛 | 第21-22页 |
| ·物理疗法 | 第22页 |
| ·放置排气管 | 第22页 |
| ·心理干预 | 第22页 |
| ·其它 | 第22-23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3-34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23-27页 |
| ·病例来源 | 第23页 |
| ·诊断标准 | 第23-24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3页 |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3-24页 |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4页 |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4页 |
| ·剔除标准 | 第24页 |
| ·随机分组 | 第24-25页 |
| ·治疗方法 | 第25页 |
| ·疗效观察指标及标准 | 第25-27页 |
| ·疼痛评分标准 | 第25-26页 |
| ·止痛疗效评定标准 | 第26页 |
| ·肛缘水肿评分标准 | 第26页 |
| ·安全性指标 | 第26-27页 |
| ·统计方法 | 第27页 |
| 2 结果 | 第27-32页 |
| ·一般资料比较 | 第27-30页 |
| ·对照组与治疗组术后疼痛积分比较 | 第30-31页 |
| ·疗效比较 | 第31页 |
| ·水肿积分比较 | 第31-32页 |
| ·不良反应 | 第32页 |
| 3 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4-37页 |
| 1.大黄消痔栓组方依据和治疗原则 | 第34-35页 |
| 2.方药功效及药理分析 | 第35-36页 |
| 3.大黄消痔栓治疗治疗肿痛的机理 | 第36-37页 |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37-38页 |
| 1.结论 | 第37页 |
| 2.问题与展望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附录一 | 第46-47页 |
| 附录二 | 第47-48页 |
| 附件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