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立题依据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3-43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3-14页 |
·病例来源与分组 | 第13页 |
·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肝胃不和型CG患者精神、心理状况调查 | 第14页 |
·ELISA检测两组成员血清MTL、SS、β-EP、L-ENK的含量 | 第14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般资料 | 第15页 |
·量表选择 | 第15页 |
·肝胃不和型CG患者精神、心理状况调查 | 第15页 |
·指标检测 | 第15-16页 |
·统计方法 | 第16页 |
4 结果 | 第16-23页 |
·试验组患者精神、心理状况调查 | 第16-19页 |
·两组成员指标结果 | 第19-23页 |
讨论 | 第23-27页 |
1 中医学对肝胃不和型CG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3-24页 |
2 中医学肝胃不和证与现代医学精神因素的关系 | 第24页 |
3 脑肠肽与肝胃不和型CG的关系 | 第24-26页 |
4 研究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1 结论 | 第27页 |
2 问题与展望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附录1技术路线图 | 第31-32页 |
附录2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证临床症状量化评分表 | 第32-34页 |
附录3临床病例收集表 | 第34-35页 |
附录4知情同意书 | 第35-37页 |
附录5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 | 第37-43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43-62页 |
1 祖国医学对CG的认识 | 第43-51页 |
·历史沿革 | 第43页 |
·病因病机 | 第43-45页 |
·辨证分型 | 第45-46页 |
·治疗 | 第46-51页 |
2 祖国医学对肝胃不和证的认识 | 第51-53页 |
·肝、胃的生理功能与生理特性 | 第51-52页 |
·肝胃不和证的辨治 | 第52-53页 |
3 现代医学对CG的认识 | 第53-58页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53-54页 |
·CG的治疗 | 第54-58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