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不同储藏方式下唐菖蒲球茎的生理生化变化 | 第15-26页 |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实验设计 | 第15-16页 |
·贮藏方式设计 | 第15页 |
·取样及测定时间设计 | 第15-16页 |
·取样方式设计 | 第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取样及测定内容 | 第16页 |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16-18页 |
·处理组球茎萌芽情况测定 | 第18-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5页 |
·总含水量、自由水及束缚水含量变化 | 第19-20页 |
·贮藏期间球茎呼吸速率的变化 | 第20-21页 |
·PEPCase活性测定 | 第21-22页 |
·过氧化物酶活性 | 第22-23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 | 第23页 |
·内源赤霉素( GA3)含量 | 第23-24页 |
·贮藏处理对出苗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唐菖蒲的病害发生 | 第26-51页 |
·田间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6-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取样方法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贮藏期间发病情况调查 | 第29-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实验设计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贮藏期间球茎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 第31-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贮藏期间病原菌的r DNA-ITS分子标记鉴定 | 第33-42页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2页 |
·病毒检测 | 第42-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生理干尖调控技术研究 | 第45-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实验设计 | 第46页 |
·栽培区域的气候因子及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A 不同贮藏条件下唐菖蒲球茎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数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