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洞口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隧道洞口段开挖施工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隧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理论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17-30页 |
·洞口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地层与岩性的影响 | 第17页 |
·地应力的影响 | 第17页 |
·振动作用 | 第17-18页 |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18-19页 |
·隧道洞口边坡破坏模式 | 第19-20页 |
·崩塌破坏 | 第19页 |
·平面破坏 | 第19-20页 |
·堆塌破坏 | 第20页 |
·局部塌陷破坏 | 第20页 |
·隧道洞口边坡的处治技术 | 第20-22页 |
·削坡减载 | 第21页 |
·排水工程 | 第21页 |
·支挡工程 | 第21-22页 |
·其他方法 | 第22页 |
·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 | 第22-25页 |
·安全系数与参数的关系 | 第25-29页 |
·坡度分析 | 第26-27页 |
·力学参数分析 | 第27-28页 |
·洞口段临时边仰坡的加固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石方峪隧道边坡、仰坡隐患及病害的控制 | 第30-41页 |
·石方峪隧道工程概况 | 第30-34页 |
·洞口段地质条件 | 第30-31页 |
·洞口段水文地质条件 | 第31-32页 |
·地层岩性 | 第32-33页 |
·不良地质和工程难点 | 第33-34页 |
·石方峪隧道洞口边坡加固 | 第34-36页 |
·石方峪隧道边坡现状 | 第34页 |
·石方峪隧道边坡加固方案 | 第34-36页 |
·石方峪隧道仰坡隐患及控制 | 第36-40页 |
·石方峪隧道现场病害及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仰坡开裂的处治方案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案研究 | 第41-55页 |
·浅埋 | 第41页 |
·概念 | 第41页 |
·浅埋的破坏机理 | 第41页 |
·隧道开挖方式研究 | 第41-43页 |
·隧道进洞方式 | 第42页 |
·隧道开挖方法选择 | 第42-43页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43-49页 |
·有限元基本介绍 | 第43-44页 |
·计算分析过程 | 第44-49页 |
·石方峪隧道洞口加固措施 | 第49-54页 |
·长大管棚 | 第49-51页 |
·超前小导管 | 第51-53页 |
·中岩柱的加固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石方峪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分析 | 第55-67页 |
·监控量测机理 | 第55-58页 |
·监控量测的目的 | 第55-56页 |
·监控量测的反馈分析 | 第56-57页 |
·隧道稳定性评价 | 第57-58页 |
·石方峪隧道监控数据的处理分析 | 第58-65页 |
·地表下沉 | 第58-61页 |
·水平位移及拱顶下沉 | 第6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