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综述部分 | 第11-19页 |
1 吴茱萸碱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吴茱萸碱的理化性质 | 第11页 |
·吴茱萸碱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吴茱萸碱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2 脂质体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脂质体的特点 | 第14-15页 |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3 肝癌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和治疗 | 第17页 |
·西医对肝癌的认识和治疗 | 第17-18页 |
4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19-60页 |
第一章 吴茱萸碱脂质体的处方前研究 | 第19-27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19页 |
·仪器 | 第19页 |
·材料 | 第19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9-26页 |
·吴茱萸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19-23页 |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 第23-24页 |
·微射流仪压力及循环次数的考察 | 第24-26页 |
3 小结和讨论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吴茱萸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27-37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27页 |
·仪器 | 第27页 |
·材料 | 第27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7-35页 |
·制备方法的筛选 | 第27-29页 |
·单因素考察 | 第29-33页 |
·星点-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 | 第33-35页 |
3 小结和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吴茱萸碱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 第37-42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37页 |
·仪器 | 第37页 |
·材料 | 第37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7-41页 |
·外观形态 | 第37-38页 |
·粒径分布 | 第38页 |
·Zeta电位测定 | 第38-39页 |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第39页 |
·pH的测定 | 第39页 |
·~(60)Co-γ射线灭菌 | 第39-40页 |
·沉降稳定性 | 第40页 |
·储存条件考察 | 第40-41页 |
3 小结和讨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吴茱萸碱纳米脂质体体外释放度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42-48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42页 |
·仪器 | 第42页 |
·材料 | 第42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2-47页 |
·体外释放度试验 | 第42-44页 |
·体外抑瘤活性测定 | 第44-47页 |
3 小结和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吴茱萸碱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征研究 | 第48-60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48页 |
·仪器 | 第48页 |
·材料 | 第4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8-59页 |
·生物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第48-49页 |
·生物样本中吴茱萸碱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9-55页 |
·HPLC测定结果 | 第55-59页 |
3 小结和讨论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7页 |
详细摘要 | 第77-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