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对乳腺癌术后脾胃虚弱患者T细胞亚群影响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9-22页 |
一、祖国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 | 第9-12页 |
(一) 乳腺癌病名的溯源 | 第9-10页 |
(二) 乳腺癌及其术后的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三) 乳腺癌及其术后的辩证分型 | 第11页 |
(四) 乳腺癌及其术后的治则、治法 | 第11-12页 |
二、现代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 | 第12-15页 |
(一) 乳腺癌的发病特点 | 第12-13页 |
(二) 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 第13页 |
(三) 乳腺癌及其术后的辅助治疗 | 第13-14页 |
(四)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机体状态 | 第14-15页 |
三、肿瘤与免疫 | 第15-19页 |
(一)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 | 第15-17页 |
(二) 机体抗肿瘤的机制 | 第17-18页 |
(三) 乳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 第18-19页 |
四、参苓白术散加减方 | 第19-22页 |
(一) 选方依据 | 第19-20页 |
(二) 参苓白术散加减方的组方、方义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2-41页 |
一、临床资料及方法 | 第22-26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22页 |
(二) 病例选择 | 第22-23页 |
(三) 分组及治疗方法 | 第23-24页 |
(四) 观察指标 | 第24页 |
(五) 疗效评定 | 第24-26页 |
(六) 仪器、试剂及检测方法 | 第26页 |
(七) 统计方法 | 第26页 |
二 研究结果 | 第26-29页 |
(一) 一般情况分析 | 第26-27页 |
(二) 生活质量变化 | 第27页 |
(三) 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变化 | 第27-28页 |
(四) 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 第28-29页 |
(五) 监测三大常规、心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 第29页 |
三 疗效分析 | 第29-33页 |
(一) 提高生活质量 | 第29-30页 |
(二) 改善中医临床症状 | 第30-31页 |
(三) 改善术后细胞免疫功能 | 第31-33页 |
四 讨论 | 第33-38页 |
(一) 乳腺癌术后中医病因病机 | 第33-34页 |
(二) 参芩白术散加味组方的认识 | 第34-37页 |
(三) 现代各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临床应用 | 第37-38页 |
(四) 参苓白术散的药理药效研究 | 第38页 |
五、临症体会 | 第38-41页 |
(一) 重视免疫治疗 | 第38-39页 |
(二) 乳腺癌术后顾护脾胃 | 第39-41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41-42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文献综述 | 第48-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