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效聚乙烯催化剂的放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29页 |
·聚乙烯的产能状况 | 第10-11页 |
·世界聚乙烯产能 | 第10页 |
·中国聚乙烯产能 | 第10页 |
·聚乙烯市场分析与预测 | 第10-11页 |
·聚乙烯工艺技术发展 | 第11-22页 |
·低密度聚乙烯生产工艺 | 第11-12页 |
·高密度聚乙烯生产工艺 | 第12-21页 |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生产工艺 | 第21-22页 |
·聚乙烯催化剂研究发展 | 第22-26页 |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 第22-24页 |
·茂金属催化剂 | 第24-25页 |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 第25-26页 |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组成 | 第26-28页 |
·过渡金属化合物 | 第26页 |
·助催化剂 | 第26-27页 |
·载体 | 第27页 |
·第三组分 | 第27-28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35页 |
·实验原料 | 第29-30页 |
·实验设备 | 第30页 |
·实验装置 | 第30-31页 |
·聚合实验装置 | 第30-31页 |
·催化剂合成实验装置 | 第31页 |
·催化剂的合成研究 | 第31-32页 |
·催化剂合成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31-32页 |
·催化剂合成方法概述 | 第32页 |
·催化剂放大合成研究 | 第32页 |
·乙烯淤浆聚合性能研究 | 第32-33页 |
·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反应机理 | 第32-33页 |
·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方法 | 第33页 |
·催化剂及聚合物的分析表征方法 | 第33-35页 |
·催化剂的分析与测试 | 第33-34页 |
·聚合物的分析与测试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催化剂合成工艺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5-38页 |
·载体活化 | 第35页 |
·酯化反应 | 第35-36页 |
·载体改性 | 第36页 |
·载钛反应 | 第36-37页 |
·催化剂合成平行性实验 | 第37-38页 |
·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性能的研究 | 第38-40页 |
·催化剂的聚合反应动力学特征 | 第38页 |
·聚合温度对聚合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聚合压力对聚合性能的影响 | 第39页 |
·助催化剂对聚合性能影响 | 第39-40页 |
·相对分子量调节剂对聚合性能的影响 | 第40页 |
·与同类催化剂的对比评价 | 第40-42页 |
·均聚性能 | 第40-41页 |
·共聚性能 | 第41-42页 |
·催化剂及聚合物的分析表征 | 第42-45页 |
·载体结构分析 | 第42-43页 |
·催化剂组成分析 | 第43页 |
·催化剂比表面积分析 | 第43-44页 |
·催化剂形态分析 | 第44页 |
·聚合物形态分析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答辩申请 | 第51-52页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填写材料目录 | 第52-53页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书 | 第53-54页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情况表 | 第54-58页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审批表 | 第58-60页 |
指导教师(校内)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 第60-62页 |
指导教师(企业)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 第62-64页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书(校内) | 第64-66页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书(校外) | 第66-68页 |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信息表 | 第68-72页 |
详细摘要 | 第72-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