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概述 | 第12-18页 |
一、信用卡的演变及基本属性 | 第12-13页 |
(一) 信用卡的演变 | 第12页 |
(二) 信用卡的概念及主要功能 | 第12-13页 |
二、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 第13-15页 |
(一) 恶意透支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 恶意透支的表现形式 | 第14-15页 |
三、国内外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立法 | 第15-18页 |
(一) 中国的立法进程 | 第15-17页 |
(二) 其他国家的立法现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问题及完善 | 第18-23页 |
一、是否有必要将恶意透支认定为犯罪 | 第18-19页 |
二、单位能否作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 第19-22页 |
(一) 单位是否应当成为本罪的主体 | 第19-20页 |
(二) 目前对于单位犯此罪应如何处罚 | 第20-22页 |
三、法律是否有必要将超限额透支认定为恶意透支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 第23-29页 |
一、对持卡人的司法认定 | 第23-25页 |
(一) 对“持卡人”范围的学说分析 | 第23-24页 |
(二) 借卡人恶意透支信用卡的司法认定问题 | 第24-25页 |
(三) 透支配偶信用卡行为的司法认定问题 | 第25页 |
二、对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认定 | 第25-26页 |
(一) 对非法占有目的产生时间的确定 | 第25-26页 |
(二) 如何认定存在“非法占有为目的” | 第26页 |
三、对超过规定期限的认定 | 第26-27页 |
四、对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三个月内仍不归还的司法认定 | 第27-28页 |
(一) 对催收方式的理解 | 第27页 |
(二) 对两次催收间隔时间的把握 | 第27-28页 |
五、对恶意透支犯罪数额的司法认定 | 第28-29页 |
(一) 恶意透支的犯罪数额是否包括利息 | 第28页 |
(二) 如何确定透支款息的截止时间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