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宗族、血缘与空间--张谷英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的文化人类学解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乡村聚落的文化危机 | 第10页 |
·乡村聚落研究的不全面 | 第10-11页 |
·张谷英村的独特性 | 第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相关概念 | 第13-16页 |
·聚落 | 第13-15页 |
·文化人类学 | 第15页 |
·空间形态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关于乡村聚落的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关于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的研究动态 | 第18-19页 |
·关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动态 | 第19-20页 |
·关于张谷英村的研究动态 | 第20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立论及研究方法 | 第23-36页 |
·张谷英村概况 | 第23-30页 |
·地理位置 | 第23-24页 |
·自然风貌 | 第24页 |
·社会经济 | 第24-25页 |
·张谷英村历史文化资源分析 | 第25-30页 |
·本节小结 | 第30页 |
·立论 | 第30-34页 |
·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论文切入点 | 第32-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3 礼制对张谷英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的影响 | 第36-47页 |
·空间格局 | 第36-40页 |
·中轴对称 | 第36-37页 |
·尊卑有序 | 第37-40页 |
·空间组成 | 第40-45页 |
·建筑 | 第40-44页 |
·巷道及廊道 | 第44-45页 |
·比例尺度 | 第45页 |
·色彩与装饰 | 第45-46页 |
·建筑色彩 | 第45-46页 |
·建筑装饰文化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4 宗族对张谷英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的影响 | 第47-55页 |
·聚落类型与外部景观空间形态 | 第47-48页 |
·一聚一族 | 第47页 |
·一聚多族 | 第47页 |
·张谷英村的整体景观空间形态 | 第47-48页 |
·聚落形态的演变分析 | 第48-51页 |
·宗族对聚落外部形态的影响 | 第50-51页 |
·宗族对聚落内部形态的影响 | 第51页 |
·宗族的核心要素 | 第51-54页 |
·族产 | 第52页 |
·祠堂 | 第52-53页 |
·族谱 | 第53页 |
·祭祖 | 第53-54页 |
·总结 | 第54-55页 |
5 血缘对张谷英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的影响 | 第55-58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