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电针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睡眠—觉醒紊乱的作用及其对相关中枢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第4-6页
目录第6-9页
引言第9-12页
实验研究第12-38页
 1 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第12-24页
   ·实验材料第12-13页
     ·实验动物第12页
     ·动物筛选第12页
     ·实验设备第12-13页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13页
   ·实验方法第13-17页
     ·手术植入生理遥测采集器第13页
     ·动物训化第13-14页
     ·模型制备及分组第14页
     ·治疗方法第14-15页
     ·数据采集、分析第15-17页
     ·统计学处理方法第17页
   ·实验结果第17-23页
     ·基线分析第17-18页
     ·ZT4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型节律紊乱大鼠睡眠觉醒的调节作用第18-23页
   ·小结第23-24页
 2 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大鼠DMH内γ-氨基丁酸受体和L-谷氨酸受体的影响第24-31页
   ·实验材料第24-25页
     ·实验动物及动物筛选第24页
     ·实验设备、材料第24页
     ·实验药物及试剂第24-25页
   ·实验方法第25-27页
     ·动物训化、模型制备、实验分组以及治疗方法第25页
     ·标本采集第25页
     ·标本检测方法及主要步骤第25-26页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26-27页
   ·实验结果第27-31页
     ·ZT4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睡眠-觉醒紊乱大鼠DMH内GABA受体表达量的影响第27-29页
     ·ZT4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睡眠-觉醒素乱大鼠DMH内L-Glu受体表达量的影响第29-31页
   ·小结第31页
 3 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睡眠-觉醒紊乱大鼠VLPO内甘丙肽和LHA内食欲素的影响第31-38页
   ·实验材料第31-32页
     ·实验动物及动物筛选第31页
     ·实验设备、材料第31页
     ·实验药物及试剂第31-32页
   ·实验方法第32-33页
     ·动物训化、模型制备、实验分组以及治疗方法第32页
     ·标本采集第32页
     ·标本检测方法及主要步骤第32页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32-33页
   ·实验结果第33-37页
     ·ZT4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睡眠-觉醒紊乱大鼠VLPO内GAL表达量的影响第33-35页
     ·ZT4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睡眠-觉醒紊乱大鼠LHA内食欲素表达量的影响第35-37页
   ·小结第37-38页
讨论第38-54页
 1 传统中医学对睡眠的认识第38-40页
   ·传统中医学人与自然相应的观点第38-39页
   ·睡眠-觉醒周期与自然界昼夜节律的同步性第39-40页
 2 睡眠-觉醒紊乱的现代医学研究第40-43页
   ·诱发睡眠-觉醒紊乱的因素第40-41页
   ·睡眠-觉醒紊乱的现代研究第41-43页
 3 针灸与睡眠-觉醒周期的关系第43-45页
   ·针灸治疗疾病的依时性第43-44页
   ·针灸可通过对节律相位的调节实现对疾病的治疗第44页
   ·针灸治疗对睡眠-觉醒紊乱具有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第44-45页
 4 电针穴位与时相点选择依据第45-47页
 5 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睡眠-觉醒紊乱大鼠自发脑电的影响第47-49页
   ·大鼠睡眠与觉醒自发性脑电活动的生理基础与特征第47-48页
   ·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睡眠-觉醒紊乱大鼠自发脑电活动的影响第48-49页
 6 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大鼠DMH内GABA受体和L-Glu受体表达的影响第49-51页
   ·DMH是实现机体昼夜节律系统核心生物钟对睡眠-觉醒调节的重要桥梁第49-50页
   ·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大鼠DMH内GABA受体表达量的影响第50页
   ·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大鼠DMH内L-Glu受体表达量的影响第50-51页
 7 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大鼠DMH-VLPO和DMH-LHA通路的影响第51-53页
   ·VLPO和LHA是机体重要的促睡眠核团和促觉醒核团第51-52页
   ·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大鼠VLPO内GAL表达量的影响第52页
   ·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大鼠LHA内食欲素表达量的影响第52-53页
 8 电针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睡眠-觉醒失衡的可能作用机理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问题与展望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附件一 综述第64-72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件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刺对焦虑模型大鼠下丘脑AVP的调节作用研究
下一篇:针刺调整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稳定性的临床研究